直击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丨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2.0正式亮相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9 20:52 3

摘要:3月29日上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活动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举行。论坛现场,曾在去年首次亮相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也迎来了2.0升级,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多模态交互与场景适应能力上迈出一大步。

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发自北京

3月29日上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活动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举行。论坛现场,曾在去年首次亮相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也迎来了2.0升级,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多模态交互与场景适应能力上迈出一大步。

记者了解到,“通通”是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研发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基于原创的认知架构理论框架,以及自主研发的学习和推理框架,“通通”拥有独特的“心智”:她会因为好奇而走进一个个房间看有什么新鲜事物;她拥有主动视觉能力,看到牛奶洒到地上,爱干净的“通通”会主动寻找抹布收拾干净。经过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TongTest)测试,“通通”的表现与人类三四岁儿童相当。

“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通通”的心智已经从三四岁儿童的水平成长至五六岁,正在上‘幼儿园’,预计年内将具备6岁儿童的智能水平。”通研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介绍,相较于1.0版本,2.0版的“通通”在语言、认知、动作、学习、情绪、交互等六大核心能力上实现升级。

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中,“通通”和小伙伴乐乐身处于一个虚拟幼儿园中,当工作人员发出指令,要求两个小朋友寻找隐藏的玩具汽车时,两个小朋友会按照不同的价值观设定,分别根据自己对场景的理解,前往不同位置寻找。记者注意到,“乐乐”已经翻找过但没找到的区域,更加聪明的“通通”就不会再重复寻找。

“在多个智能体交互的环境中,她不仅要能识别周围环境,也要懂得其他智能体的身份、性格,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动作、意图、气氛等。”通研院先进技术中心执行主任陈浩介绍,1.0版本的“通通”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周围环境在时刻发生变化,会导致她原本规划的任务无法顺利完成。但“通通”2.0可以实时响应外界场景的变化,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对已有任务进行挂起、恢复、修改或取消等处理,同时动态生成新的任务规划,从而以更灵活、智能、多变的方式完成指令。

不仅如此,2.0版的“通通”也更加像“人”,除了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第一次拥有了情绪、价值观、世界观外,“通通”还可以根据场景变化即时思考并重新调整规划执行策略,甚至还学会了通过对话策略引导方向,以达到她自己的目的。

比如,当“通通”因为感到热想开空调时,就会自动寻找空调遥控器。工作人员扮演的“妈妈”尝试将遥控器放置在不同高度的区域后,“通通”会想办法通过寻找踮脚物取得遥控器;再比如,当弟弟要求“通通”给自己接水时,正在执行收拾玩具指令的“通通”会通过对话,让弟弟和自己一起整理,然后再给他接水。

“这种行为表现让她看起来更真实,她已经初步具备了像人一样持续反思、成长的能力。”陈浩表示,不同于传统AI仅围绕用户指令被动响应,“通通”、乐乐等每个智能体背后都是独立算法在驱动,有效避免对话逻辑断裂与“机械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观察环境和周围的人,进行实时推理,从而调整自身规划,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任务规划才更加符合实际。

记者了解到,目前,“通通”仍然在不断升级,有望在今年年底具备6岁儿童的智能水平。未来,将成为通用底座支撑各类垂直应用场景,进一步学习行业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来源:四川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