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的人为“伤疤”,岂能“一填了之”
近日,内蒙古赤峰大青山高寒草甸被户外团队挖沟烧烤事件引发热议。涉事领队虽事后致歉并进行回填,但这一“亡羊补牢”式的处理,难掩背后生态保护的深层困境。在看似“恢复如初”的表象下,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许早已“伤筋动骨”。
近日,内蒙古赤峰大青山高寒草甸被户外团队挖沟烧烤事件引发热议。涉事领队虽事后致歉并进行回填,但这一“亡羊补牢”式的处理,难掩背后生态保护的深层困境。在看似“恢复如初”的表象下,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许早已“伤筋动骨”。
再往前走,就到了风峡口。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四季,只有冷暖两季,年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7.1℃。在平均海拔4000米处,一抹红色在灰黄的山地中跃入眼帘。那便是海北站。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遥测中心构建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提出独特的“甘肃方案”,为改变传统生态修复模式,以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创新模式修复生态探索出可行之路。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遥测中心构建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提出独特的“甘肃方案”,为改变传统生态修复模式,以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创新模式修复生态探索出可行之路。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方寸之间 窥见自然”长江流域珍稀动植物主题邮票展于当天在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长江11号主题邮局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以邮票为载体,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生态保护
2025年4月20日,当环保志愿者林浩站在嘎隆拉雪山海拔4200米的观景台时,眼前遍布的煤气罐残骸、断裂的折叠椅和冻土里半掩的塑料包装,让他想起十年前父亲参与青藏铁路环保工程时拍下的纯净雪域照片。
稳定的生态系统可提供可持续的生态功能和服务,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驱动机制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研究影响稳定性的机制更多关注物种相互作用和物种多样性,如物种异步性、功能群或优势物种的动态等。植物物候反映了植物对波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植物物候的变化将会影响植物的
在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的极端环境中,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以及一些无人区,生活着上千头野牦牛。这些野牦牛在极寒、缺氧、食物稀少的环境中顽强生存,它们的生存能力令人惊叹。
许多研究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更敏感,而增温作为气候变化的主要指示指标,其如何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备受关注。然而,长期监测数据显示,气候变化包括增温和降温交替变化,但增温和降温的效应是否呈镜像关系则很少有人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