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史蒂芬·平克|哈佛错乱综合症
在我担任哈佛大学教授的22年里,我从不畏惧“咬伤喂养我的手”。2014年,我在《与哈佛的麻烦》(“The Trouble With Harvard”)一文中呼吁,以透明、公平的择优录取政策取代现行那种“蝾螈之眼、蝙蝠之翼的神秘主义”,因为它“隐藏着未知的险恶”
在我担任哈佛大学教授的22年里,我从不畏惧“咬伤喂养我的手”。2014年,我在《与哈佛的麻烦》(“The Trouble With Harvard”)一文中呼吁,以透明、公平的择优录取政策取代现行那种“蝾螈之眼、蝙蝠之翼的神秘主义”,因为它“隐藏着未知的险恶”
在我担任哈佛大学教授的22年里,我从不害怕“恩将仇报”。2014年,我在《哈佛的问题》(The Trouble With Harvard)一文中呼吁采用透明、任人唯贤的招生政策,取代目前“神秘莫测”且“暗藏猫腻”的招生方式。2023年,我提出“拯救哈佛的五点计
比如为什么改革开放前物质匮乏,大家反而感觉抱怨少,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舆论环境限制,还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该理论认为基本物质需求满足后,人们才会对安全、尊严、公平等提出更高层次需求,如果物质基础还不能满足,人们焦点就会集中在温饱问题上
平克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有多重要?假如把这个学科比作一个商场,把其中的细分学科比作商场里的店铺。比如有人研究语言学习、有人研究非理性行为、有人研究情感,等等。那么,平克就是这个商场的规划者。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人性总是显得尤为神秘。我们往往对他人的内心充满好奇,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某些人的行为感到毛骨悚然。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本让人看透人性、读完后脊背发凉的书。这本书不仅揭示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内心。
这位《So What》的 创作人忍不住取笑凯里决定参加残酷的现实系列《特种部队:世界上最艰难的考验》,称他是个“白痴”,这很符合粉红佳人一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