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中国”?中华文明的探源之路
正好手头有一本2016年版本的老书,便对比了一下:老版书的装帧设计简洁质朴,新版的满格版装帧设计精致典雅,三口刷边,是尺寸更小巧的口袋本,方便携带。
正好手头有一本2016年版本的老书,便对比了一下:老版书的装帧设计简洁质朴,新版的满格版装帧设计精致典雅,三口刷边,是尺寸更小巧的口袋本,方便携带。
历史与新潮,考古报告和非虚构畅销书,寂寞清冷的田野与众声喧哗的互联网,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却在许宏一个人身上和谐地交响着。
在这样一种王朝体制之下,其皇权设计的初衷本身是“只见制度不见人”,而其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的稳定和江山永固,最后其反映到文献史籍中也必然是如此这般模样。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本考古学的小书《何以中国》,这本书是考古学家许宏参与二里头考古的实践中形成的思考,也是回答其在《最早的中国》末尾留下的问题:“中国”何以诞生?这本书实际上是在叙述最早的“中国”诞生的故事,但从考古学来看,叙述故事也是需要实证和讲究证据的,“因
2022年6月,三星堆新一轮发掘提取文物的过程被中央电视台直播。
放在几年前,高分考生报考考古学还是桩大新闻,人们往往要争论高考志愿该选“热爱”还是“钱途”。随着考古文博类纪录片、综艺节目热播,以及各式博物馆网红文创的出圈,这个冷门专业正在悄悄变热,部分省份“文物全科”公费定向招生计划颇受关注。在社交媒体上,也不乏年轻人兴致
放在几年前,高分考生报考考古学还是桩大新闻,人们往往要争论高考志愿该选“热爱”还是“钱途”。随着考古文博类纪录片、综艺节目热播,以及各式博物馆网红文创的出圈,这个冷门专业正在悄悄变热,部分省份“文物全科”公费定向招生计划颇受关注。在社交媒体上,也不乏年轻人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