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达 287 玉米积温多少?合适积温,助力高产增收
先达 287 玉米是不少农产品投资和种植人员关注的品种,它的产量高、抗病性好。但要想让先达 287 玉米 “发挥实力”,积温条件很重要。积温就是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长周期内,每天平均温度超过 10℃的总和。积温够不够,直接影响玉米能不能正常成熟、产量高不高
先达 287 玉米是不少农产品投资和种植人员关注的品种,它的产量高、抗病性好。但要想让先达 287 玉米 “发挥实力”,积温条件很重要。积温就是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长周期内,每天平均温度超过 10℃的总和。积温够不够,直接影响玉米能不能正常成熟、产量高不高
抢种冬小麦,霜前扎根是硬道理!老话说得好:“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墒情合适的地块,眼下正是下种黄金期。选好良种,精量播种,深浅得当,压得实在,苗齐苗壮才有指望。您家麦种都备齐了吗?田里见真章!晚稻水要足,灌浆防冻两手抓!灌浆期的晚稻,正是“吃”水“
胡萝卜好不好,幼苗期管理是关键。很多人种胡萝卜总遇到苗稀、分叉、幼苗发黄的问题,其实大多是幼苗期没管对。今天就把胡萝卜幼苗期的管理要点拆解开,照着做能让幼苗长得健壮,为后期结出光滑大萝卜打下基础,菜友们别错过!
谁能想到,咱们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大伙都以为小麦产量就那么回事,想要大突破比从石头缝里拔桂花还难。可去年老刘一块田,亩产直接飙到了1560斤,比往年多出快五百斤,本村顿时炸开了锅。有的说他施了什么“神秘肥”,有的猜测是不是用了高科技种子。结果老刘憨厚一笑:“其实
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土传病害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到发现病害时一般都比较严重了,往往会造成死秧。例如十字花科的根肿病、菌核病、软腐病;茄果类和瓜类作物的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根结线虫病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粮食安全是民生之基、社稷之本。“粮满仓·好丰光”这短短六个字,不仅勾勒出丰收时节的喜人景象,更承载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踏实与安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压舱石”。
这几天,地里的温度眼见着往上窜,早上出门都能感到那股子热乎劲儿了。老话说“夏至不育苗,秋菜半截腰”,真不是吓唬人的!咱们收麦摘瓜果忙得热火朝天,可别忘了,想秋天菜篮子丰盛,现在就得“盘算”起来,特别是那几样性子“娇贵”、怕热又怕冷的秋菜——黄瓜、番茄、豆角、辣
25日夜间至26日(周四):阴天有小到中阵雨,偏东风3级,阵风6级,21~31℃
·东北、华北等春大豆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当地温稳定在6-8°C时播种最理想。
在咱们农村,一直流传着“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的说法。为啥这么说呢?夏至时节,气温高、光照充足,农作物就像被按了快进键,生长速度那叫一个快,对水分的需求自然也大增。这时候下一场雨,就好比给嗷嗷待哺的庄稼宝宝喂了口“救命奶”。
夏至快到了,到底啥菜现在得赶紧育苗,啥菜还可以再等等?可别小看这“早一点、晚一点”,蔬菜这东西,真不等人。
种香菜的老乡们,你们可知道,同样一块地,有人种出的香菜稀稀拉拉,有人却收了一茬又一茬,绿油油香喷喷,筐子都装不下!今天咱就唠唠那些让香菜产量翻倍、品质顶呱呱的秘诀,全是实打实的干货,看完保准让你家香菜地换个模样!
时值“三夏”农忙关键期,太石乡党委、政府以“三个共同”促振兴理念为统领,将“三夏”生产作为当前“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坚持早谋划、快部署、强落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保障,全力以赴打好“三夏”生产攻坚战,为全年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生动实践了乡村振
连日来我市各地积极开展秋粮抢种工作,努力做到应种尽种、种足种好。截至当天16时,我市秋粮已播种454.17万亩,占预播面积503万亩的90.29%,其中玉米446.6万亩,占预播面积462.9万亩的96.5%;花生105.13万亩,占预播面积107万亩的98.
仲夏时节,麦浪翻滚,田野间传来一阵阵丰收的喜悦。就在这片金黄的麦田里,大衣哥朱之文家种的有孚5号小麦迎来了又一个大丰收。
在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种植季,大家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增加播种量和种植密度就能提高产量,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天,就和大家深入聊聊夏玉米种植的那些事儿,助你避开常见 “坑”,种(选育或测试)出高产玉米!
“全市上下将不等不靠、抢天夺时,以拼抢的姿态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开封贡献。”6月5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仲辉说。
玉米地里施肥,是选“老熟人”二铵,还是“新贵”控释肥?这问题可愁坏了不少乡亲。其实,肥料就像庄稼的饭,吃对时间、吃对种类才能长得壮。咱玉米这“大胃王”吃饭讲究得很,得看它啥时候想吃啥、咱地里啥条件、人又图个啥方便。
芒种本该是“忙着种”的日子,可现在谁还管节气?就说南宋那档子事,1142年两浙农民打仗耽误了农时,芒种后急眼了,耕地只刨三寸深就插秧,施肥除草全糊弄。结果呢?秋收时连片叶子都没收到,饿死人的饥荒跟着就来了。
刚播完种就下雨,扒开土一看种子都烂了;地里苗稀稀拉拉,补种都来不及;明明看着挺好,出苗却不足七成……这些揪心场面,老庄稼把式看了都直摇头!出苗率低,一耽误就是一年收成。别急,今天就给大家掏点真家伙,让咱家玉米苗齐、苗壮,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