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Nature子刊的iScience影响因子暴跌,是否仍是优质投稿之选?
《iScience》创刊于2018年,是Cell Press旗下的全开放获取(OA)综合性期刊。据说iScience创刊之初是对标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如今来看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略微让人失望。iScience的影响因子在2022年增长到
《iScience》创刊于2018年,是Cell Press旗下的全开放获取(OA)综合性期刊。据说iScience创刊之初是对标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如今来看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略微让人失望。iScience的影响因子在2022年增长到
了解期刊选择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期刊的选择不仅会影响论文的传播效果,还可能影响作者的学术声誉和引用情况。可以找出相关领域的研究,讨论期刊选择对学术交流和学术声望的影响。不同的研究主题对应不同的期刊,因此需要明确研究主题所处的学科领域。此外,期刊的目标受众也是需要
研究方法的相关注意事项应包括:研究是否有足够的样本量,从而获得足够的统计效力来得出可靠的结论,以及研究设计的可靠性(对照组、独立验证)。编辑还会关注研究是否遵循了相应的规范指南(如临床试验的CONSORT规范),以及数据报告是否准确公正。
如何选择适合的英语论文期刊。目标是在满足字数要求和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确保逻辑的严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选题的中心思想围绕在期刊选择的标准、过程、技巧以及相关考量因素展开。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明确论文的主要目的和核心问题,即如何在众多选择中找到与其论文主题和研究领
2025年4月24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活性物质噻嗪酮(buprofezin)的农药风险评估发布同行评审。……(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学术界的研究人员总是希望快速发表他们的研究,于是开放获取、预印本等形式大受欢迎,但同时他们也期望看到有质量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水货论文浪费时间,于是同行评审依然是学界主流。这种期望的背后隐含的逻辑是:最好有人来帮我把关学术质量。要做到这一点,学界大部分人应该既是发
Sage出版商表示,随着"最后一批"678篇文章的撤稿,其针对《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Fuzzy Systems》(JIFS)期刊涉嫌同行评审和引用操纵等论文工厂迹象的调查正式结束。
在学术研究的广阔领域中,论文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原创性和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论文查重系统应运而生,成为评估论文质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工具。其中,“查重率”这一指标,直观反映了论文内容与他人研究成果的相似程度,而“查重
标题(Title):简洁明了,反映研究核心。避免使用缩写,除非非常普遍。
AI Scientist-v2 生成的这篇论文题为《Compositional Regularization: Unexpected Obstacles in Enhancing Neural Network Generalization》,在 ICLR 20
2025年1月份至3月份,西湖大学在全球三大顶级刊物《自然》《科学》和《细胞》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三位,超过了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C9名校。
今年2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生态学家蒂莫西·波伊索在审阅自己论文的评审意见时,意外发现其中一份评审报告可能由AI代笔。他对此感到愤怒并在博客中痛斥:我递交论文参与评审,期待的是同行的思想碰撞。若这一前提不再,那么同行评审制度将沦为数字废墟。
两家期刊实验表明,250美元报酬,能加快评审速度而不降低质量。但专家警告,现金激励可能悄然改变科研生态,这将为学术评审带来新生,还是埋下隐患?
今年 2 月,生态学家 Timothée Poisot 在阅读他提交的一份稿件的同行评审时大吃一惊。其中一份评审报告似乎是由人工智能 (AI) 撰写的,或者可能完全由人工智能撰写。它包含这样一句话:“这是您的评审意见的修订版,清晰度和结构都有所提高”,这强烈表
最近和期刊编辑朋友聊天,他吐槽:"现在收到的论文,半数以上带着机器翻译的痕迹,可见论文润色这事儿,真不是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今天,就让我们从同行评审到编辑反馈,深度了解一下润色这件事儿!
为了帮助在读博士、博士后以及其他年轻科研工作者(Early Career Researcher,ECR)更好地融入期刊的同行评审,也为了确保他们的贡献得到应有的认可,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宣布正式试行合作审稿(co-review sch
稿件提交给了期刊,在投稿系统中正确上传了所有文件,一封来自编辑的电子邮件告诉你,文章已发送给同行评审。到目前为止都顺利。
为了帮助在读博 士、博士后以及其他年轻科研工作者(Early Career Researcher,ECR)更好地融入期刊的同行评审,也为了确保他们的贡献得到应有的认可,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宣布正式试行合作审稿(co-review sc
同行评审 科研工作者 nc communicatio ecr 2025-03-24 08:56 9
同行评审是学术出版的核心环节,但其效率和质量一直备受关注。KGL(KnowledgeWorks Global Ltd.)近日宣布在其“智能评审”(Smart Review)平台中引入新集成和人工智能(AI)技术,旨在优化同行评审流程,提升评审效率和质量。这一创
在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尖,博士后这一角色往往被视作学术精英的摇篮。那么,博士后究竟需要“读”几年?它又是何定义?本文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