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过半,你好秋天!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13时52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秋」意味禾谷成熟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是中国传统“四时八节”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秋,揫也,物于此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13时52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秋」意味禾谷成熟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是中国传统“四时八节”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秋,揫也,物于此
今日是2025年8月7日,农历六月十四,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大自然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养生智慧
今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两级禁毒、体育部门以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为契机,以“体育之城、健康新区”为定位,开创性探索“禁毒+反兴奋剂”双轨宣传模式,通过赛事志愿者培训、行业联盟共建、沉浸式宣教等创新举措,为青少年筑起立体化防毒屏障。
立秋后,秋高气爽,明月风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为至,揫有聚集之意,在这个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万物转为收敛状态。立秋过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由阳盛转入阴盛的节点。
2025年8月7日,农历六月十四,太阳到达黄经135°,我们迎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13时52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之意「秋」意味禾谷成熟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立秋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是中国传统“四时八节”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秋,揫也,物
8月7日,我们迎来“立秋”,这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离去,也预示着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就要到来了。
说悄悄,其实它一点也不“低调”——这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一天,阳光铺天盖地,白昼拉到了一年最长。但夏至来了,盛夏的火气也就拉开了帷幕,天热是热,但更让人揪心的是:接下来的日子,到底是干是涝,是热是凉,全看今天的天儿怎么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此时,风暖昼长,草木葳蕤伴着热烈的阳光荷花满园、蝉声阵阵的盛夏到来了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古人认为夏至意味着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古人在地上立一枝小竹竿测太阳的影子,发现每年此时,竿影最短,便有言:“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从此有了夏至。
夏至,属于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属于夏季的第四个节气,24节气中第十个节气。
从小,我们就畏惧夏天的炙热,喜欢它的丰饶。每每此时,奶奶精心打理的小菜园里就有吃不弯的蔬菜,似变魔术一般,摘都摘不完。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在夏至节气来临之际,阊门社区联合社区妇联、团支部组织开展了“夏至三候蝉始鸣,巧手织扇送清风”——非遗蚕丝扇制作体验活动,吸引20余名社区居民、退役军人参与,共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当春风撩起第一缕新绿,当夏雨敲开满池荷香,当秋霜染红漫山枫叶,当冬雪覆盖万里山河,二十四节气便如灵动的音符,在华夏大地的琴弦上弹奏出千年韵律。作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是刻进中国人血脉里的诗意密码。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在一声声清脆的布谷鸟鸣中,6月5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 芒种。它宛如一位忙碌的使者,宣告着仲夏时节的正式拉开帷幕,也奏响了农耕岁月里收获与播种的激昂乐章。
土神,民间亲切地称其为土地公公,传说里,他或许曾是心怀大爱的老者,一生为村民排忧解难,去世后因其善举与德行,被尊为土神,继续庇佑这方水土。
为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文化经典内涵,感受二十四节气中凝结的中华民族智慧,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6月5日,铁力市桃山镇人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芒之种谷,夏日三候”二十四节气宣讲活动。
每年阳历6月5日前后,芒种节气如约而至。今年6月5日17时56分16秒,我们将迎来这一节气。芒种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节。其名称“芒种”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农事指导意义。“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句话
芒种时节,绿意盎然,瓜果飘香,夏花绚烂,蝉鸣声声,乡野里呈现收与种并行的繁忙图景,这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既播种又收获的节气里,北方麦浪金黄,江南秧苗翠绿,万物在骄阳下迎来最旺盛的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