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卡脖子”的轮子:中国高铁车轮国产化历程
中国高铁的钢轨上飞驰着全球最快、最长的列车网络,但很少有人知道,支撑这些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高铁车轮,曾长期依赖进口。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这条国产化之路走了近20年。
中国高铁的钢轨上飞驰着全球最快、最长的列车网络,但很少有人知道,支撑这些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高铁车轮,曾长期依赖进口。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这条国产化之路走了近20年。
冷热冲击测试(-55℃~150℃,循环1000次):模拟极端环境温差,检测铜箔与基材的粘附强度,防止分层、断裂;
由首尔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姜承勳(Seung-Kyun Kang)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 Dankook 大学、Ajou 大学和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了一种具有破纪录灵敏度的应变传感器。这项先进技术通过结合微裂纹与超结构,实现了柔性且可拉伸的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