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打造紧凑型固态激光系统,首次从中产生193nm涡旋光束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打造出一种紧凑型固态纳秒脉冲激光系统,该系统能在 6 kHz 的重复频率下生成 193 nm 的相干光,未来有望用于芯片光刻领域。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打造出一种紧凑型固态纳秒脉冲激光系统,该系统能在 6 kHz 的重复频率下生成 193 nm 的相干光,未来有望用于芯片光刻领域。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打造出一种紧凑型固态纳秒脉冲激光系统,该系统能在 6 kHz 的重复频率下生成 193 nm 的相干光,未来有望用于芯片光刻领域。
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太阳光,才有了白昼和五彩斑斓的大自然。一到夜晚,各种人造光源纷纷登场,日光灯驱除黑暗,霓虹灯营造氛围……而无论白天和黑夜,都有一种人造光源在默默工作中。它很有用,各行各业都有它的身影;它又很低调,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它就是激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范桁、副研究员许凯、研究员郑东宁、副主任工程师相忠诚等,在超导量子芯片制备、超导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作为一个在细胞检测学和大气光学领域有着较多实际应用的波段,橙光 (590-625 nm) 一直是激光器制造商和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利用固态材料激发产生橙光却一直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尤其是在关注高功率激发、光束质量以及偏振调控等方面。近日,一支由法国卡昂
泵浦是一种周期性改变状态来输运物质的机械设备。阿基米德螺旋式抽水机是一种典型的泵浦,可以将水源源不断地从低处引向高处。1983年,英国物理学家David J. Thouless提出了量子泵浦的概念,即一种可以在没有外加偏置的情况下通过绝热地调制系统参数产生粒子
自由空间光学允许设计自由和控制,但小型化和可制造性有限。在此,Antoine Delgoffe等人提出了一种制造复杂小型化自由空间光学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将非接触式飞秒激光激活对准与飞秒激光3D制造结合了光机元件的基板相结合。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实现了一个手掌大小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hiara Trovatello,P. James Schuck等发表了题为Quasi-phase-matched up- and down-conversion in periodically poled layered semico
超快激光器通常被定义为产生5fs到100ps(1飞秒= 10^−15秒)范围内脉冲的激光器。如果激光能够在许多纵向模式中振荡,那么这种短脉冲可以通过所谓的锁模技术产生。利用这种技术,模式被锁定在相位(锁模状态),它们的相干干涉导致腔内光场坍缩成一个在激光腔中来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980nm泵浦激光器市场报告2024-2030”显示,预计2030年全球980nm泵浦激光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9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7%。
根据激光器的类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泵浦,包括光泵浦、电泵浦和化学泵浦。 无论使用哪种泵浦方法,实现激光作用的关键是在增益介质中产生粒子数反转。 这是因为激光作用是基于一种称为受激发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爱因斯坦首次描述的。 如果增益介质中的激发态原子或分子被
在快速发展的量子光学领域,理解和控制光子的行为对于推动量子技术至关重要。在众多研究的现象中,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作为生成纠缠光子对的重要过程尤为重要。这些纠缠光子对是量子通信、计算和传感的关键资源。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一篇论文,研究了增益诱导的SPD
8D起源于福特公司处理质量问题的一种方法。凡是福特公司的供应商遇到问题必须强制用这种方法。后来这方法好,其他的非福特公司的供应商也引进这方法处理问题。就这样家喻户晓,各行业通用。而且不仅仅解决工作问题,解决家庭生活问题也很有效。在这里仅分享下8D在处理质量问题
多模泵浦激光器具有更高的功率,体积小,无冷却器,带有隔离的电气引脚,可简化热管理和电气管理。光纤与芯片高效能耦合使激光器模组具备较高的长期光功率稳定性与温度稳定性。
泵浦激光器是光放大器的核心器件,能够通过电光转换给光放大器提供泵浦能量。光放大器的性能一定程度上依赖泵浦激光器,除此之外,光路电路设计、器件封装、软件控制、制造工艺等对光放大器性能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