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登革热防控,时刻不放松
每年5-10月是蚊子孳生的季节,常见的“花斑蚊”(学名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媒介,怎么和蚊子“血战到底”,预防登革热,你需要知道这些防治要点。
每年5-10月是蚊子孳生的季节,常见的“花斑蚊”(学名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媒介,怎么和蚊子“血战到底”,预防登革热,你需要知道这些防治要点。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多发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重要传播媒介是伊蚊,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其密度在夏秋季处于较高水平。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四种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可能致命的重症登革热不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全球登革热疫情呈较快速上涨态势。
登革热是蚊子传播的“发烧病”,由登革病毒引起,全球每年超1亿人中招。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
天气渐热,潜伏了一个冬天的蚊子又蠢蠢欲动了。杭州市疾控中心(杭州市卫生监督所)发出提醒:持续做好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
今年南美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近期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为伊蚊繁殖构成有利条件,发生登革热疫情的风险加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于登革热的防范意识。
夏日一到,炽热的阳光洒满大地,可这美好的季节里,却有个让人头疼的 “小麻烦”—— 蚊子。这些小家伙在炎热中肆意飞舞,嗡嗡作响,搅得人不得安宁。被蚊子叮上一口,那滋味可不好受,多数人局部皮肤会又肿又痛,瘙痒感更是如影随形,让人忍不住直挠。可别小瞧蚊子,它还是疟疾
防控登革热疫情需全民参与,通过“防输入、清蚊媒、早识别、快处置”的综合措施,降低大规模流行风险。公众应掌握防护知识,尤其重视旅行防护和家庭灭蚊,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科学实验揭开谜底:雌蚊交配后确实会主动躲避雄蚊振翅声(约500Hz),部分驱蚊APP正是基于此原理。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检测发现,市面声波驱蚊产品对埃及伊蚊等主流蚊种基本无效。佛罗里达大学实验更指出,受试者在播放驱蚊声波时,被叮咬次数反而增加21%。
你甚至可以凭借着蚊子包的形状大小,判断咬你的究竟是常见的普通蚊子,还是看起来就非常恐怖的黑白花蚊子,或者是在中国都非常罕见的,只有在边疆等地方才会出现的蚊群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