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中建四局承建的“人造太阳”项目重大进展获广泛关注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BEST)项目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是安徽省建设科创引领高地的标志性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245亩,建筑面积约15.37万平方米,共8栋建筑单体。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BEST)项目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是安徽省建设科创引领高地的标志性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245亩,建筑面积约15.37万平方米,共8栋建筑单体。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近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在这个电价飞涨、能源焦虑的时代,谁能想到,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钥匙,竟然藏在中国科研人员手中?2025年3月28日,中国“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大皖新闻讯“这个小车怎么冒白烟啊?”“‘人造太阳’做实验的温度这么高,为什么没被烧化?”……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开启。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微结构分析实验
2025年3月,该装置又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参数水平,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此外,2025年1月,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突破“亿度千秒”大关,实现了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
太阳之所以发光放热,正是源于其内部不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一旦实现聚变发电,一杯海水就能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
近日,中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实现了“亿度千秒”的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亿摄氏度维持1066秒)。这一突破不仅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更预示着可控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工程实践的曙光。若这一技术最终实现工业化,普通人的生活
可控核聚变有很多种科技道路,目前公认的希望最大的是托卡马克装置这条路,在这条路里,中国是最积极也最领先的那个选手,冲线希望最大。
独上高峰望远方,云卷云舒画卷长。今日之合肥,经济总量连跨9个千亿元台阶、达到1.35万亿元,万亿GDP叠加千万人口的合肥,正加快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今年以来,合肥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03.88亿元,同比增长6.6%,主
BEST 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工程总装工作启动仪式,于今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举行。
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AI)正赋能聚变研发,并有望通过推动学界、业界及政策的深度协同,重塑核聚变研究的生态体系,让人类早日看到聚变曙光。其间,初尝AI“甜头”的核聚变行业已认识到,生态融合是这场赋能的必由之路。
不久前,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24年,这些科技设施新增向全球开放机时43万小时、累计超123万小时。
近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约束模燃烧”。“亿度千秒”的里程碑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也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2025年恰
可控核聚变领域:2025年1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式“高质量燃烧”,将聚变能源的研发进程往前推进了一大步。2025年3月28日,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承担的“产氚包层氚增殖剂与中子倍增剂工程化认证
2025年3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破亿度(温度与时间)运行,标志着高约束模式下等离子体控制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
核聚变能被广泛认为是未来具有潜力的清洁能源形式,其优势在于能量密度高、燃料资源丰富且反应过程相对安全。
2025年1月2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7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
可以得出结论:永态科学发现,核反应的原理,是原子核解体释放光子。
宇宙“邮局”如何接收外太空的来信?在地球上“种太阳”是否有可能?“考官”如何对建筑进行抗震测试?宇宙中是否有灯塔存在?有了它们,我们才不会迷失在宇宙的无边黑暗中;中国首创的“光谱之眼”,真的能一眼看千星?在中国的科学大装置中,科技的浪漫想象与现实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