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30年的坚守,铭刻下我们不曾见过的敦煌
当无数人将“此生必去敦煌”列入人生清单,却困于千里之遥、洞窟限流、壁画消逝的遗憾时,一群“掌灯人”早已用毕生心血,将敦煌的魂凝于方寸之间。
当无数人将“此生必去敦煌”列入人生清单,却困于千里之遥、洞窟限流、壁画消逝的遗憾时,一群“掌灯人”早已用毕生心血,将敦煌的魂凝于方寸之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我们要立足本土实际,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倾力打造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揭晓了全国巡演城市名单,兰州在列。6月21日、22日,兰州奥体中心郁金香综合馆将如约上演。目前官方预约通道现已全面开启,观众可通过官方授权票务平台——大麦进行预约。
近来,几场关于敦煌艺术的大展在北京举办,当我们走进北京展览馆 “如是莫高”这个以敦煌复制窟为亮点的艺术展时,会得到哪些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对我来说,“时空折叠”的即视感比以往都要强烈。
在古人的认知里,农历五月是个非同寻常的月份。《礼记·月令》中写道:“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这里的“日长至”,指的是五月里的夏至节气。这一天,白昼是一年中最长的;同时,在夏至时节天地间阳气达到极致,随后阴气便开始增长,因此有“阴阳争”的说法。而“死生
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1000多年前,敦煌的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南亚、中亚、西亚等地传来的艺术样式,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彩塑、壁画等,成就中华文化艺术阆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敦煌已然成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敦煌主题的作品、展览不断在海
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1000多年前,敦煌的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南亚、中亚、西亚等地传来的艺术样式,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彩塑、壁画等,成就中华文化艺术阆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敦煌已然成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敦煌主题的作品、展览不断在海
“一般把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敦煌石窟包含五大石窟:莫高窟、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石窟。此次展览主要展出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的相关内容,其中有九个复制洞窟,300余铺壁画和藏经洞文物(复制品)。”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讲解员石
5月23日下午,在静教院附校,小小的“一平米博物馆”里,敦煌文化与艺术瑰宝的全面微缩展示,让青少年在校园内即可“触摸”千年文明。这是上海科技馆品牌教育项目“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首次走进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千年敦煌进校园 文化薪火永相传”为主题,举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第49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公布了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敦煌金”支持举办的“何以敦煌艺术大展”喜获优胜奖,成为本届入选项目中极具文化深度与影响力的代表展览。“敦煌金”也成为贵金属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仪式并致辞。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王彦群致辞,并宣布艺术大典正式启动。敦煌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建军主持仪式。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甘肃省作协主席叶舟,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
5月16日,首届“敦煌艺术大典”在敦煌市正式启动,即日起面向全球征集原创文艺作品和文学作品。
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舞台上,宁强教授堪称敦煌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敦煌学专家,他始终与敦煌文化紧密相连,从不同角度讲述着敦煌的故事,让敦煌艺术更全面地走向世界舞台。近日,围绕“传统艺术品数字化”议题,深圳文交所深文艺术平台与宁强教授展开
首届“传承千年文脉,绽放丝路光芒——敦煌艺术大典”启动仪式16日在敦煌市飞天剧院举行,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正式向全球发出艺术邀约。
在数字经济与区块链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艺术与实体资产的数字化正在重塑传统行业的价值流通方式。Qmeta Art平台作为国内首家采用RWA(Real World Asset,真实世界资产)碎片化技术的创新平台,即将重磅上线!我们以敦煌艺术为起点,深度融合实体产业
近期,“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以下简称“如是莫高”)正在北京展览馆展出。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艺术主题展览,通过六大展区:“敦煌印象”“千年莫高”“灿烂佛宫”“庄严净土”“万象人间”和“石室宝藏”,以及“复刻经典洞窟+文物+壁画彩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涵,激励党员干部厚植文化自信,强化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近日,区文化和旅游局到北京展览馆开展领略敦煌魅力感受“莫高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在职和离退休党员、团员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盛大而辉煌的敦煌拥有震古烁今的绚丽壁画,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明与智慧,这样一颗浩瀚沙漠中的璀璨明珠,令一代代艺术家心驰神往。如今,从线下旅游到云端看展,从奥运艺术体操“敦煌飞天”到课间操版“敦煌舞”,从精美的博物馆文创到深入日常生活的服装
那些日子,我准备写一写敦煌邮票上的故事,但脑中荒芜如大沙漠,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我想到了敦煌市图书馆。于是每到周末就去泡图书馆,很快我就发现了宝藏。像《敦煌鉴赏》《敦煌艺术十讲》《敦煌艺术与敦煌学》《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等,我一本接着一本读。这些书
4月17日,为弘扬敦煌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市民文化自信,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甘肃老年开放大学联合主办,兰州市图书馆、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承办的“领略敦煌艺术传承千年文化”——春日共读一本书活动在兰州市图书馆举办。活动吸引了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