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地球或迎“极寒时代”,人类将面临比高温更可怕的挑战?
大家还记得去年夏天被高温支配的恐惧吗?38℃、39℃的天气成了家常便饭,空调成了救命神器。就在我们还在为全球变暖忧心忡忡时,气象专家突然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地球最快在2025年就要开始大幅降温,最晚不超过2095年,人类可能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寒时代"!
大家还记得去年夏天被高温支配的恐惧吗?38℃、39℃的天气成了家常便饭,空调成了救命神器。就在我们还在为全球变暖忧心忡忡时,气象专家突然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地球最快在2025年就要开始大幅降温,最晚不超过2095年,人类可能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寒时代"!
一个多世纪以前,从鹿特丹港口出发的船只就属于最早一批配备无线电报和水下信号装置的船只。如今,这个欧洲最繁忙的港口正在率先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
美国肯塔基州在2月中旬遭遇洪水和暴雪的双重打击,风雨引发洪水致11人死亡,300余条道路中断,近4万户断电。随后降雪使灾情复杂化,北达科他州更遭遇-45.6℃极寒。
5月12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获悉,该所李稚研究员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THE SHORT ANSWER is a featured column on the Gallup website, designed to answer common questions about hot topics in society, the
记者5月12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获悉,该所李稚研究员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如果你看过科幻电影《后天》,一定对其中因气候突变引发的海啸和冰冻场景印象深刻。影片中,纽约市被瞬间冰封,滔天巨浪吞没自由女神像的画面令人不寒而栗。
大家好,我是你们最爱八卦的头条号编辑!今天要跟大家爆料一个超级超级大的消息!那就是——中美两国要发布联合声明了!是不是感觉心脏扑通扑通的?是不是感觉像是世界末日要来了?(开个玩笑啦~) 但这事儿确实够劲爆!毕竟,中美关系这几年,那可是比过山车还刺激!
五月刚到,满大街的人们都穿上了短袖,一年之中最长的夏天早早到来。别以为是你的错觉,夏天变长可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 1952 年至 2011 年的气象数据,结果显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夏季平均天数,从 78 天增加到了 95
可万万没想到,立夏的第二天,在刷直播间的时候,发现在距离四川都江堰不远处的日隆镇的某景区直播中,竟然也在下雪。说好的全球变暖呢?难道气候变暖“暂停”了?
可万万没想到,立夏的第二天,在刷直播间的时候,发现在距离四川都江堰不远处的日隆镇的某景区直播中,竟然也在下雪。说好的全球变暖呢?难道气候变暖“暂停”了?
全球变暖,指的是地球长期平均温度的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释放的红外线辐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全球变暖的危害是广泛而深远的,几乎影响到地球的各个方面:
现在是大寒气节,然而白天室外气温达到15摄氏度。几个经常冬泳的老人说,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目前看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定局,只不过是温度增长快慢的问题。
家人们,最近有个消息炸开了锅——咱们在四川大渡河上游,建了个315米高的双江口水电站,坝体堆土能填满20000个标准游泳池!本来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没想到有人在网上骂:"建这么大的坝,迟早把气候搞乱!"更离谱的是,居然有人把去年的干旱、今年的暴雨都算在它头上
今日是2025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根据天文测算,今年立夏的具体时间为5月5日14时42分,属于"晚立夏"。民间素有"早立夏冷,晚立夏热"的说法,这意味着今年夏季可能会比较炎热。那么,这句农谚是否有科学依据?今年的三伏天又将何时到来?
没错,就是我们费尽心力治理雾霾,让老百姓呼吸到新鲜空气的行动,现在却成了他们口中 "全球气候灾难" 的罪魁祸首!
量子点QD-1(传统的ZnSeTe)和QD-2(本文的ZnSeTeS)的结构模型以及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比例尺为1 nm)镉是剧毒重金属,但凭借其量子点(如硒化镉、碲化镉)卓越的光学特性,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领域“横行”。2025年3月5
“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村里的王大爷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直摇头。2025年恰逢闰六月,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三伏天当真会“不见天日”?是阴雨连绵还是酷暑难耐?老祖宗的预言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气候密码?
今天这期内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我在英国老牌知名科学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的官网上刷到的文章。《新科学家》母刊创刊于1956年,号称“全球权威的科学周刊”“世界第一流的科学/科技类新闻杂志”,因为其标榜自身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
新德里——在最近印度举行的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会议上,科学家们展示了一张令人震惊的幻灯片。在一张显示 2024 年气温如何偏离历史基线的世界地图上,许多国家被涂成深红色,表示气温上升了 1°C 至 2°C。但在热带地区,有一个大而苍白的斑点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