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民法典颁布五周年典型案例”系列第一个专题——“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5件典型案例。该专题聚焦见义勇为、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旨在讲述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故事
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民法典颁布五周年典型案例”系列第一个专题——“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5件典型案例。该专题聚焦见义勇为、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旨在讲述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故事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期民法典颁布五周年典型案例,此次主题为:“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专题聚焦见义勇为、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要求,进一步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民法典颁布五年以来,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的规定精神,坚持法理与情理融合统一,通过依法妥善审理每一起案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法典鲜明价值取向,推动民事主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系“民法典颁
5月23日,上海市教育系统“核心价值育新人,青春共筑强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在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举办。
长久以来,艺术电影很少成为人们辩论的中心话题。不过,当像大岛渚的《感官王国》(1976)或凯瑟琳·布雷亚的《姊妹情色》(2001)这样的电影出现时,它们招致的往往是责难,或是对影片由于犯罪与色情因素而被禁映的关注。但对于一部像《我是布莱克》这样描述日常生活的电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接近孔子的“大同社会”,当然大同社会的含义要比马克思主义要宽泛一些。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单指哪一个人,哪一派,而是整体的。
为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山东海洋集团积极开展了“当好先锋 再立新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系列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以实干担当谱写文明新篇。
“为什么揪住前三十年的问题不放?”,“为什么不过现在的问题?”,这些是一些人质问别人常用的语言。从这些类型的语言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所有说别人“否定抹黑前三十年”的人,其实是色厉内荏心里发虚的。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从战略高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根本任务、时代特点、历史使命进行系统谋划,鲜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
当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铜牛雕像映射着资本流动的狂欢时,人们往往忘记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创造的工业奇迹:拖拉机产量从0飙升至5万台,电力装机容量增长3倍,识字率从43%跃升至89%。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用国家意志重构生产关系的实证。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共辽宁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
在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诸多复杂挑战,同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举措。二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
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文化渗透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利用影视作品、社交媒体、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例如,一些西方影视作品中故意歪曲历史、美化资本主义制度,试图影响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取向。
在放映点,参加活动人员通过听取介绍、实地察看、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了放映点“光影课堂+实践体验”的模式及红色教育、普法科普等八大功能场馆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并对放映点以“电影+”模式打造全民精神家园的实践给予肯定。(通讯员 南丹凤)
5月19日,山东省2025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走进棣丰街道馨泰社区“光影润童心 传递真善美”放映点。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杨玉飞,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冷兴邦,县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
非洲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证明,任何理论都必须与特定社会土壤相结合才能焕发生命力。非洲国家正在从过往实践中汲取经验,结合本土文化传统与现实发展需求,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意义。这种基于实践的反思与探索,比起简单的意识形态宣示更具实质意义。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不仅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改革开放前途命运的主要矛盾。当今中国的“走资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特定政治概念,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背离马克思主义原则、试图复辟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群体,主要
本书介绍了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第二国际的发展历程,着重阐释了第二国际破产的思想根源、阶级根源和历史根源,深刻总结了列宁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理论、方法与策略,同时介绍了列宁为建立新的革命的第三国际所作的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