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艺术研究会“再战”成功,荀风再起!
“荀派艺术需要传承,新生代荀派演员队伍和接班人亟须培养。今天的活动是在荀慧生艺术研究会和黑龙江省京剧院等各省市京剧院团共同策划组织的纪念艺术大师荀慧生诞辰125 周年——全国优秀荀派花旦专场演出(黑龙江站)活动。主旨是为了让荀派艺术的魅力跨越地域限制,让全国各
“荀派艺术需要传承,新生代荀派演员队伍和接班人亟须培养。今天的活动是在荀慧生艺术研究会和黑龙江省京剧院等各省市京剧院团共同策划组织的纪念艺术大师荀慧生诞辰125 周年——全国优秀荀派花旦专场演出(黑龙江站)活动。主旨是为了让荀派艺术的魅力跨越地域限制,让全国各
提到这出经典京剧,大家一定会想起提着红色油灯的李铁梅,她那双目如炬的眼神,与那有力甩动的马尾辫,以及最深入人心的李铁梅扮演者——刘长瑜。
“荀派艺术需要传承,第四代荀派演员队伍和接班人亟须培养。纪念活动既是对大师的缅怀,更是对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探索。”“五彩缤纷 荀风再起”纪念京剧大师荀慧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近日启动,83岁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深有感慨,“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巡礼,更是对荀派艺术
此次的演出和座谈会是“荀研会”联合全国各省市级院团举办纪念京剧大师荀慧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的首站。“五彩缤纷,荀风再起"暨"荀学”座结会,由国家京剧院的封杰主持。首先,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主任陈勇致词,对“荀研会”指导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演出情况和艺术
为了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经典国粹艺术走近广大人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近日,荀慧生艺术研究会联合黑龙江省京剧院、福建京剧院、河南艺术中心京剧团、江苏省京剧院等京剧院团开启纪念荀慧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演出、座谈等活动。
荀慧生(1900—1968),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祖籍河北东光。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创始人。幼年家贫无以生计,被卖予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1910年随师进京,先后搭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等梆子班。1918年与刘鸿升、侯喜瑞、梅兰芳等开始合作。1949
海派书画大师吴昌硕不仅在丹青翰墨、金石篆刻上开宗立派,成就卓越,他还工于诗文,喜好京剧,熟稔昆曲。特别是1912年定居上海之后,吴昌硕的京昆之好更加方便得到满足。当时上海已经出现了新兴的演出舞台,吸引了各地伶人前来献艺。这让吴昌硕与梅兰芳结下一段令人难忘的“书
荀慧生是荀派花旦艺术创始人,在京剧“四大名旦”中,荀慧生编演的新戏是最多了。他塑造的许多少女、少妇的艺术形象,娇雅妩媚、清秀俊美、风格各异,具有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有人评论道:“荀慧生之所以成名,一半固然靠他自己的本领,一半却是‘四大金刚’辅佐得力之功。”(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京剧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自1790年诞生以来,历经两百多年的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而在京剧的历史长河里,以家族为形式的戏班,恰似独特的风景线,其中,童家班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而童芷苓,无疑是这个传奇家族戏班的核心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