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芷苓:师从梅兰芳和荀慧生,多才多艺19岁扬名,嫁普通人也幸福

360影视 2025-01-11 16:35 2

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京剧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自1790年诞生以来,历经两百多年的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而在京剧的历史长河里,以家族为形式的戏班,恰似独特的风景线,其中,童家班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而童芷苓,无疑是这个传奇家族戏班的核心灵魂。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京剧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自1790年诞生以来,历经两百多年的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而在京剧的历史长河里,以家族为形式的戏班,恰似独特的风景线,其中,童家班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而童芷苓,无疑是这个传奇家族戏班的核心灵魂。

## 童芷苓:童家班的“领头雁”

当我们提及童家班,童芷苓的名字必然如雷贯耳。网上曾有这样生动的比喻:童芷苓是童家班振翅高飞的领头雁,向着京剧艺术的广阔苍穹奋力翱翔,而童家的兄弟姐妹就如同紧紧相随的群雁。童芷苓的学艺之路起点不凡,17岁时,她有幸拜师荀慧生,之后又投身梅兰芳门下。她天赋异禀且勤奋好学,还兼学程砚秋、尚小云的技艺,以“四大名旦一脚踢”的美誉名震梨园。19岁便声名远扬,成为仅次于“四大名旦”的坤伶名旦。30岁时,她选择与一位普通人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一儿一女。这一系列的人生轨迹,无不引发众人的好奇:她为何会拜师梅、荀两位大师?功成名就后,又为何嫁给平凡的丈夫?婚后的生活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 童年:从顽皮少女到戏曲萌芽

1922年,童芷苓在天津呱呱坠地。她的父母皆是饱读诗书之人,家中还有三位兄长,她排行老四,家人亲昵地唤她“小四”。小时候的童芷苓,性格活泼好动,丝毫没有传统女孩子的温婉柔气。父母忙于工作,她便整日与哥哥们嬉笑打闹,浑身透着一股野性,与人打架也毫不畏惧。她性格要强,绝不吃亏,哪怕面对比自己大几岁的孩子,也毫不退缩,久而久之,小伙伴们都喊她“四蛮子”。这淘气的性子,不仅在外撒野,在家也时常拿哥哥们寻开心。敦厚老实的大哥童侠苓,没少被这个调皮的妹妹捉弄。记得有一回,大哥刚迈进家门,悬在门上的水桶突然倾倒,冰冷的水瞬间将他浇成了落汤鸡。大哥心里明白是妹妹的“杰作”,却也只能无奈苦笑。还有一次,大哥一脚踩进楼梯前的坑里,整个人向前扑出老远,回头一看,又是妹妹搞的鬼。

看到小伙伴们爬树,童芷苓也不甘示弱,非要一试身手。无奈年纪尚小,力气不足,每次尝试都只能重重地摔在树底下。但她骨子里那股子倔强劲儿上来了,撅着小嘴暗自较劲:“我就不信我爬不上去,你们就等着瞧!”就这样,不到一年时间,她还真的成功攀到了树顶。稍大一些,童芷苓进入学堂读书。可她平日里疯惯了,在学校也经常和同学打闹。有一次,她不小心打翻了热锅,滚烫的热水瞬间浇在脚上,疼得她脸色煞白。妈妈看到女儿受伤,心疼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童芷苓却咬紧牙关,双眼瞪得溜圆,愣是一声不吭,也没掉一滴眼泪。这一伤,让她足足几个月都没能下床。但只要伤势稍有好转,她就迫不及待地扶着墙慢慢练习走路。那时倔强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在戏曲领域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童芷苓的家庭,虽父母皆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祖父一辈家境也颇为优越,但到了童父童母这一代,家道逐渐中落。童父在报社工作,凭借这一便利,结识了不少戏曲界的朋友。他虽对京剧的门道一窍不通,却唯独钟情于听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童芷苓耳濡目染,渐渐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七岁那年,童芷苓随父亲前往山东。父亲工作的地方离戏园很近,她便经常跟着去戏园看热闹。这一看,便入了迷,小小的她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半天都不挪动一下身子。听得多了,她也能跟着哼唱几句,回到家后,还会在饭桌上咿咿呀呀地学着唱戏词。随着一家人与戏园的关系越来越熟络,童芷苓更是没事就往戏园跑。

有时候兴致来了,她就跑到后台,戴上凤冠,穿上戏服,拿起道具,像模像样地比划起来。到七八岁时,她已经能有板有眼地唱上几句了。旁人的夸赞让童芷苓满心欢喜,父母也跟着欣慰,可心里还是不确定女儿是否真有学戏的天赋。于是,他们把唱戏的演员请到家中,让女儿跟着喊嗓子学戏。童芷苓扯着嗓子唱高音,小脸憋得通红,那副认真又可爱的模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小芷苓跟着学了《女起解》,她那稚嫩却充满灵气的童声,一下子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从那以后,童芷苓学戏的劲头更足了,而父母也下定决心,要让女儿走上学戏之路。

然而,童家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这让童芷苓学戏的道路充满坎坷。父亲工作不稳定,经常更换工作,家庭的重担大多落在母亲肩上。为了维持生计,母亲陈倩颖在学校教授好几门课程,还兼职做家教。平日里出门,为了节省开支,连车都舍不得坐,常常一走就是几十里地,时间久了,脚底都磨出了鸡眼,每到晚上就疼得难以入眠。一家人生活艰难,典当家中物件成了常事。小小的童芷苓,早已习惯了跟着母亲出入当铺。每次到了当铺,她总是伸出一双小手,吃力地把要典当的物件举过头顶。换回的钱,便是家中未来几天的吃喝用度。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童父便会写一封信,让童芷苓带着去一位故交家里借钱。小小年纪的她,在这个过程中没少遭受他人的冷眼,这也让她的心境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心中渐渐生出学戏养家的念头。

## 学戏之路:波折与坚持

1932年,年仅10岁的童芷苓,跟着表姐一同踏入了中华戏曲学校的大门。父母虽满心不舍,但迫于家境,也只能含泪送女儿去学戏。两个月后,二哥童寿苓也吵着要学戏,父母拗不过,只好把他也送到戏校,成为一名插班生。在戏校里,童寿苓学习异常刻苦,每天练功都累得精疲力竭,有时甚至累到吐血。即便如此,他都咬牙坚持着。然而,戏校的制度极为严格,学生稍有犯错,便会遭到训斥,甚至还会“打通堂”,即一个人犯错,整个班的同学都要跟着受罚。童寿苓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制度,便给家里写信诉苦。父亲收到信后,心急如焚,赶忙来到戏校,决定把孩子接走。二哥这一走,童芷苓也没了坚持下去的动力。离开戏校时,她一步三回头,眼睛酸涩,泪水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滑落。

那时,父母在家办起了私塾,手头稍微宽裕了些,便把教戏的老师请到家里。童芷苓见状,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她深知家庭的不易,也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从此,无论严寒酷暑,她练功从不懈怠。每次练功,身上都会留下紫一块青一块的淤青,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常常忍不住偷偷抹泪。11岁那年,童芷苓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机会。家里的经济状况时好时坏,有时请不起先生,童芷苓便跑去剧院“偷戏”。她全神贯注地看完一出戏,回到家后就能模仿着唱出来。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再加上她过人的天资,十五六岁时,童芷苓已然成为走红津门的名角。

童芷苓的成功,也激励了童家另外两个孩子。童葆苓和童祥苓先后踏上了学戏的道路。童葆苓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小一号的芷苓”,在姐姐的带领下,逐渐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童祥苓自幼看着姐姐演戏,又有几位先生悉心教导,家里还专门请来陪演的戏童,也渐渐唱出了名气。童祥苓比童芷苓小13岁,是姐姐一手抱大的,在姐姐眼中,弟弟是童家未来的希望。童芷苓成名后,收入的一半都花在了童祥苓身上,而她的这份付出,最终成就了后来《智取威虎山》里经典的“杨子荣”形象。

## 童家班的成立与辉煌

1939年,童芷苓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表演能力,有了独自挑班的实力。童家以父亲童汉侠的名字,组建了家庭戏班,并选取子女名字中的“苓”字,将戏班命名为“苓社”,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童家班”。童家班成立后,一家人各司其职。母亲负责戏班的日常管理,父亲统筹运作事务,大哥童侠苓负责宣传推广,童寿苓和童葆苓则跟着芷苓一起登台演出。同年,童芷苓终于得偿所愿,拜入偶像荀慧生门下。荀慧生不仅是童芷苓一直敬仰的偶像,也是她拜师前偷师学艺的对象。荀慧生对天资聪颖的童芷苓也十分欣赏,在旁人的牵线搭桥下,欣然收下了这个徒弟。拜师一年后,童芷苓和童寿苓受邀首次到南方演出。他们表演的《纺棉花》,凭借精彩的演绎,让童芷苓迅速红遍上海滩。

1947年,童芷苓又拜师梅兰芳,至此,她艺兼荀梅两派。但童芷苓并不局限于此,她在师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程尚两派的元素。她与刘斌昆合作的《十八扯》,能够在一出戏中逐一展现四大名旦的独特唱腔,令人赞叹不已。不仅如此,她反串老生、花脸、老旦、丑角等角色也游刃有余。她学习能力超强,一般人都跟不上她的节奏。程砚秋头一年在上海演出《锁麟囊》,第二年童芷苓就将这出戏搬上了自己的戏台。为了满足观众的新鲜感,她还学习梆子戏,在舞台上,无论是戏曲、歌曲,还是西班牙舞蹈,她都能信手拈来,展现出非凡的才艺。解放后,童家举家南迁,在上海戏剧院落下脚。那段时间,童芷苓带领的童家班声名远扬,赚得盆满钵满。仅弟弟童祥苓,一个月就能拿到350元的工资,而当时一个高级工的月薪不过几十块钱。

1952年,30岁的童芷苓与年长自己9岁的陈力相识相知,最终携手步入婚姻殿堂。陈力是轮船公司的副经理,虽然身份普通,但他对童芷苓呵护备至,将一腔柔情都给了心爱的妻子。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一女。由于童芷苓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庭,家中大小事务都由陈力悉心打点。作为回报,童芷苓也将最好的都给了家人。那时电视还未普及,童家便有了一台电视机。一到闲暇时光,街坊邻居们便纷纷挤到童家看电视。

此外,童芷苓还为家里购置了一台敞篷车,在那个年代,整个上海滩都找不出几辆这样的车子,就连电影厂拍片,都得跑到童家借车。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以及《魔术师的奇遇》中,都能看到童家那台奶黄色的敞篷轿车的身影。每次电影厂送票给童芷苓,陈力都会把票分给邻居们,并开车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电影。童芷苓一家与邻居相处和睦,家庭幸福美满,她的事业也本应更进一步。

## 命运的波折与坚守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变数。到了60年代,特殊时期的洪流席卷而来,整个童家都被卷入其中。曾经的风光瞬间消逝,他们遭受了巨大的冲击。60年代初,童芷苓的事业正处于巅峰状态。她擅长推陈出新,将《红楼二尤》改编为《尤三姐》,一经推出便备受观众追捧,随后还拍摄了同名电影,并亲自担任主角。此外,她还先后拍摄了《夜店》《歌衫情丝》《婚姻大事》《女大亨》等多部电影,成为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明星。

生活中的童芷苓,为人低调朴实,毫无明星架子。在女儿童小苓眼中,母亲除了平时忙碌,很少回家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甚至没有意识到母亲是梨园明星,是众多人追捧的偶像。然而,就在童芷苓的人生攀至顶点时,她却在那场动荡中,被迫离开了心爱的舞台,成为一名劳改人员。曾经光彩照人、风姿卓越的坤伶翘楚,仿佛一夜之间变了模样,成了一个朴实粗犷的北方大妈。她把希望寄托在弟弟童祥苓身上,期望他能成为童家翻身的关键。在那个艰难的时期,童祥苓在无可替代的情况下,出演了《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后来,他为姐姐争辩,却也未能逃脱时代的枷锁,在北京拍摄样板电影期间,两年都未能回家与妻子团聚。而陷入困境的童芷苓,只能在弟媳张南云的接济下,艰难地维持生活。

## 余晖闪耀:重生与传承

十年的风雨过后,终于迎来了拨云见日的时刻。1978年,54岁的童芷苓,虽已不再年轻,但她对京剧的热爱丝毫未减。她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练功、排戏中。她与刘正阳合作《铁弓缘》,与刘斌昆、俞振飞合作《金玉奴》,还重整童家班,推出《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等一系列剧目,这些作品都成为京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童芷苓一直怀揣着一个心愿,那就是成立属于自己的“童派”。到了80年代,她的一对儿女先后前往国外留学,从此,童芷苓开始了频繁往返国内外的生活。年近花甲的她,本可以在国外陪伴儿女,享受安逸的晚年时光,但她始终放不下京剧。即便身在异国他乡,她依然经常参加演出。

1991年,在国外的一次演出中,童芷苓遇到了张学良先生。那天恰逢张学良生日,童芷苓为他演唱了经典剧目《红娘》。她的精彩演唱,让张学良兴致大发,自己也跟着唱了好几段。谁也想不到,此时的童芷苓已身患绝症。1995年,与病魔抗争了几年后,73岁的童芷苓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心中依然牵挂着京剧。治疗期间,她卧病在床,身体十分虚弱,但只要一登上舞台,就仿佛瞬间焕发了精神,丝毫看不出病态。女儿童小苓心疼母亲,不敢跟她提起戏的事情,因为只要一提到戏,童芷苓就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戏要演。

最后一次与弟弟童祥苓见面时,童芷苓没有为自己的病情担忧,反而拿出一盒西洋参送给弟弟。她叮嘱童祥苓要注意身体,好好演出,把传统戏里的经典剧目传承下去,留给下一代。那一刻,在舞台上活跃了一辈子的童芷苓,没有了往日的开朗,或许她已经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即便如此,她始终没有放下对京剧的热爱,为未能实现“童派”的心愿而感到惋惜。

如今,童芷苓虽已离世多年,但她留下的艺术精华,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京剧艺术的天空。女儿继承了她的衣钵,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演出,继续传播着童家班的精神。在京剧的历史长河中,童芷苓与童家班的故事,宛如一首激昂的乐章,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奏响着传承与热爱的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来源:辽沈晚报铁岭时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