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超空泡鱼雷亮相,用汉字吹嘘先进,还拿052D当靶子
韩国国防发展局(ADD)展示了一款“韩国国产”超空泡鱼雷,号称最大速度超过200节,能使敌方舰艇的机动躲避和防御系统彻底失效。据介绍,这款鱼雷的研发进度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在攻克鱼雷的稳定控制技术后,最终进行总体测试和验收。
韩国国防发展局(ADD)展示了一款“韩国国产”超空泡鱼雷,号称最大速度超过200节,能使敌方舰艇的机动躲避和防御系统彻底失效。据介绍,这款鱼雷的研发进度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在攻克鱼雷的稳定控制技术后,最终进行总体测试和验收。
1945年1月30日,一艘德国巨轮在波罗的海遭遇三枚苏联鱼雷,短短40分钟内沉没,9,343人随船葬身海底。这场海难,死亡人数是泰坦尼克号的六倍,却被历史集体遗忘了半个多世纪。
那年,中国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百废待兴。经济在恢复,工业在推进,外交在突围。海运,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而跃进号,就是这座桥梁里最引以为傲的一环。
为有效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公安部决定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谣言,根据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054B 型护卫舰(英文:Type 054B frigate)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远洋多用途护卫舰,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701 研究所设计,沪东中华造船厂与黄埔文冲造船厂承建。首舰于 2024 年 5 月下水,2025 年初进入海试阶段,预计 2025 年底
2025 年 5 月 21 日,日本最上级护卫舰的第七艘仁淀川号,在长崎的三菱重工 (MHI) 造船厂交付,被被编入第 12 护航师吴海军基地。这是最上级第一艘配备了 Mk 41 垂直发射系统 (VLS)的该级舰艇。最上级护卫舰前6艘,预留有16单元垂直发射系
有贺幸作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名海军军官,于1897年8月21日出生于长野县上伊那郡朝日村,是五金商人、村长有贺朔太郎的长子。
技术参数:满载排水量4500吨,配备16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P-800反舰导弹、Kalibr巡航导弹,还拥有32单元防空导弹,兼容S-400导弹,兼具远程对陆打击能力。搭载四面固定式相控阵雷达(鲁道特系统)及旋转式三维搜索雷达,雷达反射面积小,隐身性能突出
鱼-6重型鱼雷:中国自主研发的热动力鱼雷,射程约50公里,航速65节,采用线导+尾流自导,可穿透双层壳体,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2019年国庆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据《现代舰船》分析,该鱼雷在南海反潜演习中曾精准命中模拟敌潜艇的深潜靶标。
1915年5月7日,从纽约启程前往利物浦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轮在即将完成航程的时候,在爱尔兰外海被一艘U型潜艇的鱼雷击沉,在短短18分钟内即宣告沉没,其惨烈程度比泰坦尼克号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伙伴们抢到资格了吗?我是没抢到,秒光。与去年一样。我已经坐在信号塔上了,根本抢不到。伤心事少说,继续咱们的潜艇内部探索。这里有很多标注上的错误,我尽量修改。毕竟图片来源过于杂乱。
随着俄罗斯885M万吨级核潜艇入役,五常当中,万吨级攻击核潜艇成为衡量五常海军档次的衡量标准之一:按照三位一体核反击体系判断,美俄成为第一档次,缺少万吨级攻击核潜艇的中国海军暂时处于第二档次,第三档次自然就是法国,第四道档次是英国…;
它配备了鱼雷、机枪、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可以覆盖一千多公里——这些是乌克兰新型无人机的能力。Katran 无人机能够摧毁海上、陆地和空中的目标。“有关涉及该机器的任务的信息是机密的,但它已成为海上的真正突破,”乌克兰副总理米哈伊洛·费多罗夫 (Mykhailo
日本是一个对鱼雷武器有丰富使用经验的国家,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面对坚不可摧的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鱼雷几乎成了日本海军唯一有效的对抗武器,亚洲第一大巨舰“定远”号正是在鱼雷艇的偷袭下被迫搁浅。1903年2月8日夜,日本联合舰队对沙俄太平洋舰队
听说美军为了炸沉自家一艘退役航母,足足折腾了26天,又是导弹轰,又是鱼雷怼,最后还得靠手动爆破才让这8万吨的“铁憨憨”恋恋不舍地沉入海底。消息传到东方,某论坛老哥一拍大腿:“这不科学!按这进度,咱家两枚东风快递岂不是得超重收费?”
咱们055舰队仍然在绕澳环形,土澳海军的核心力量除了2艘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3艘霍巴特级驱逐舰外就是8艘安扎克级护卫舰了,今天看看其有什么实力。
近日,号称《红海行动》续集的《蛟龙行动》在春节档上映,本来以为《蛟龙行动》可以续写《红海行动》的辉煌。结果发现要为它点赞真的很难。为了找到亮点或是找到亮点的提示,翻了一下网上的影评,几乎全是负面评价。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找不到亮点的不是只有作者。在亮点不
《蛟龙行动》明摆着是国家海军支持的电影项目,背负着宣传任务,带着意识形态。
光速是恒定的。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不会随光源的运动或者观察者所在的参照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一原理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