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怀冰奉蒋介石令搞摩擦,被八路军打垮,又被蒋痛骂,不再被重用
一九三九年底,聂荣臻同志带我到晋察冀分局,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彭真同志,贺龙、关向应同志也在分局。不久,参加了打朱怀冰的战役。
一九三九年底,聂荣臻同志带我到晋察冀分局,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彭真同志,贺龙、关向应同志也在分局。不久,参加了打朱怀冰的战役。
最近热播的抗战剧中,经常能看到八路军缴获日军武器的场景。但您知道吗?在真实历史上,八路军打扫战场时有个奇怪现象:放着火力猛的冲锋枪不要,偏偏钟爱日军的"三八大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今年9月3日,正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举行一场隆重非凡的阅兵仪式。此次阅兵仪式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彰显出国家对那段历史的高度重视和深切缅怀。
1950年9月底,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350位战斗英雄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多位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军区,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身经百战,杀敌无数!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追忆三晋大地红色历史,回望太行深处峥嵘岁月。红色情景剧《情暖北村》在潞城区店上镇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完成了首次公演。25名本土演职人员用精湛演技将现场观众带回到烽火岁月当中,重温红色革命历史,感悟军民鱼水情深。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史长卷中,有一个名字虽不似冈村宁次等那般广为人知,却在八路军的作战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他就是沼田德重。作为被八路军击毙的第一个日本师团长,沼田德重的一生,是充满罪恶与侵略的一生,他的每一步,都践踏在中国人民的血泪之上,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日本NHK拍的《士兵证言》里头,采访了一堆当年打过仗的老兵,主要是第163步兵联队的人。这帮家伙在华北战场跟八路军129师干过不少架,尤其是1942年太行山那会儿。他们嘴里,八路军可不是啥“乌合之众”,而是真能让人头皮发麻的对手。
一场大雨过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阳光正好。刚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传来了数名参观者齐唱《在太行山上》雄壮有力的歌声。眼前的正面墙体上,“太行精神光耀千秋”8个大字,熠熠生辉。
1938年3月2日,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在率部行军途经山西省隰县千家庄附近时,被阎锡山所属晋绥军第19军警戒部队哨兵开枪误伤,伤势严重,被迫离开前线赴延安治疗。115师的指挥工作随即由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共同承担。
图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外观。图②:八路军臂章。图③:观众在纪念馆内参观。图④:打满铁补丁的行军锅。图⑤:八路军使用过的步枪和砍刀。图①⑤均为本报记者郑海鸥摄 图②③④均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提供
图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外观。 图②:八路军臂章。 图③:观众在纪念馆内参观。 图④:打满铁补丁的行军锅。 图⑤:八路军使用过的步枪和砍刀。 图①⑤均为本报记者郑海鸥摄 图②③④均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提供
引领着群仙一同迈向天庭紫微星垣,仙云缭绕间,彼此步步相随、共赴佳境。
图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外观。 图②:八路军臂章。 图③:观众在纪念馆内参观。 图④:打满铁补丁的行军锅。 图⑤:八路军使用过的步枪和砍刀。 图①⑤均为本报记者郑海鸥摄 图②③④均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提供
1941年夏天,沂蒙山区的老槐树下蹲着几个八路军哨兵,远远瞧见个穿灰布军装的人影跌跌撞撞冲过来。这人怀里揣着日伪通行证,腰里别着没子弹的驳壳枪,张嘴就说要“投奔革命”——谁能想到,这竟是国民党营长刺杀自家军长失败后的荒诞逃亡。更绝的是,八路军转手把人“打包退货
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公布了43名战犯名单,其中卫立煌位列第28位。卫立煌的秘书通过广播收听到战犯名单后,非常气愤,抱怨道:“亏你还帮过他们,他们竟然把你列为战犯,真是忘恩负义!”。卫立煌听后,并没有反驳,只是说道:“毛先生真是有大智慧啊,他这是在救我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与国民党的正面抗战相配合,取得了突出战绩。其间,曾有大批外国记者、外交官、军官、医生、学者等,到中共抗日根据地实地考察,并写成大量纪实性著述。这些著述对中共的敌后游击战有大量生动的记载,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亦正面肯定了八路军和
《亮剑》一部从2005年就播出的电视剧,时至今日,这部剧已经播出20年的时间了,可是,这20年里面,国内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电视剧,尤其是抗日剧方面,更是一骑绝尘,但对比起来,那么多描述抗日的电视剧里面,似乎除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外,似乎很多抗日剧始终没有能够超越
1904年4月29日,辽宁黑山县一个农村丫头出生了。她叫高崇德,爹早死娘改嫁,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后来嫁了个当兵的,跟着闹革命,藏了半个世纪的秘密,到91岁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