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翟进:当美降临的时刻
从贾湖骨笛、后母戊大方鼎、汉之舞乐俑等工艺艺术,到《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人文书画艺术,中国文人艺术的根源与精神正由此呈现……
从贾湖骨笛、后母戊大方鼎、汉之舞乐俑等工艺艺术,到《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人文书画艺术,中国文人艺术的根源与精神正由此呈现……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屈原,曾以笔为剑,以诗为刃,在楚国的大地上书写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众人皆知我钟情于香草美人,那是我诗中的意象,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愿景。然而,若能跨越时空,我想说,比起香草美人,我更喜欢”你”——每一个心怀敬意、传承文化的”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域,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遗存,从贾湖骨笛到人工天河红旗渠,这片土地不仅保存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更持续参与着现代中国的文化建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域,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遗存,从贾湖骨笛到人工天河红旗渠,这片土地不仅保存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更持续参与着现代中国的文化建构。
5月24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河南馆,牡丹香非遗技艺展演正在进行,缕缕淡雅的香气飘散开来,观众围聚在四周,闭眼轻嗅,沉醉于这千年雅韵之中,时不时发出赞叹。
改革破难题,创新促发展。近年来,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陆续印发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这些改革样板从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展现了河南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的生动实践。顶端新闻特别推出《“微”观改革》系列策划,聚焦示范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所在。文物作为文化的具象载体,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记录着历史的兴衰与变迁。清楚地了解文物、国宝,不仅能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能从文明的长河中汲取前
你们知道吗?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故宫太和殿的琉璃瓦时,曾侯乙编钟的铜绿正泛着2400年前的微光。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6833座博物馆敞开的不仅是展柜,更是一扇扇时空任意门——那里有半坡陶罐盛着新石器时代的晨露,敦煌绢画飘着盛唐的琵琶余韵,三星堆金杖烙着
“自从20世纪90年代当过文化局长后,我对文化的热爱就怎么也扯不断了。”在河南文化领域,何新年是一位深耕多年、成果丰硕的“文化老兵”,担任过县长、书记、副市长、副局长、巡视员等职,但当“文化局长”的经历,最让他感到自豪与怀念。今年初,何新年推出新作《寻访河南百
黄河水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奔涌向前,河南博物院里的贾湖骨笛仍在鸣响八千年的文明韵律。当短视频平台上井盖梗病毒式传播,当招聘网站的"非豫籍优先"成为潜规则,我们不得不直面这场文明社会的精神返祖现象。地域歧视不仅是简单的认知偏差,更折射出现代化进程中深层的文化焦虑
翻开《史记》第一卷时,你或许会疑惑:司马迁为何要将虚无缥缈的五帝传说作为史书开篇?直到某天,我在山西陶寺古城的探方里,看着4300年前的夯土层中露出半截刻画符号的陶片,突然读懂了太史公的深意——那些被我们视为神话的记载,或许正是先民用另一种语言写就的"史书"。
近年来,网络上不时出现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论,宣称 “中华文明来源于西方苏美尔文明”,并煞有介事地列举所谓 “证据”。这些说法看似 “有鼻子有眼”,实则是对历史的歪曲与对文明的亵渎。透过事实与逻辑的双重审视,我们不难揭开其荒谬本质。
郑州东站作为全国“米”字形高铁网的核心枢纽,日均开行列车800多趟,高峰期单日发送旅客达23.5万人次,6小时内可直达全国128个城市,是中原地区最繁忙的高铁站之一。其“米”字形高铁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强化了郑州作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吸引了大量商务和旅
河南,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坐拥160万件出土文物与百家博物馆,堪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本书精选河南81家代表性博物馆(含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以“镇馆之宝”为线索,全景展现中原文明的璀璨辉煌。从9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到商周青铜重器,从楚文化遗存到明清珍宝
笛子,这件古老而充满魅力的乐器,以其清脆悦耳的音色,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了数千年。然而,它究竟何时传入中国,又是谁将其发扬光大,至今仍是音乐史学界热烈探讨的话题 ,众多说法交织,让人不禁对其神秘的身世充满好奇。
当杭州云计算中心的光缆跃动数据洪流,南宋官窑的冰裂纹正在参数空间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