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N技术:流量分发的未来趋势
随着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的内容分发网络(CDN)在应对高并发、大带宽需求时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在这一背景下,PCDN(P2P CDN)技术凭借其分布式架构和高效的流量调度能力,正成为流量分发的未来趋势。
随着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的内容分发网络(CDN)在应对高并发、大带宽需求时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在这一背景下,PCDN(P2P CDN)技术凭借其分布式架构和高效的流量调度能力,正成为流量分发的未来趋势。
根据阿里云 Status Page 显示:北京时间2025年06月26日11:07,阿里云监控发现视频直播、视频点播、CDN、DCDN等产品服务出现异常,于当日11:44 异常节点已下线,受影响产品陆续恢复中。12:28 受影响云产品已全部恢复。
在当今互联网流量激增的环境下,如何高效利用宽带流量资源成为关键挑战。PCDN(Peer-to-Pee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对等网络内容分发)通过创新的流量调度优化技术,有效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传统CDN的带宽压力,成为现
2025年初,全球CDN(内容分发网络)巨头AkamAI向中国客户发出了一封“最后通牒”:2026年6月30日,全面停止在中国的CDN服务。消息一出,国内互联网行业激起千层浪。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CDN缓存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的专利,公开号CN120201077A,申请日期为2025年04月。
海缆枢纽: 香港是众多国际海底光缆的登陆点,提供与全球主要地区(尤其是亚太、北美和欧洲)的超低延迟和高带宽连接。
该项目采购内容分发网络(CDN)服务,包含内容加速、点播加速、直播加速三项加速服务,需要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支持HTTPS协议,并提供配套的相关服务。项目未公布预算和最高限价。
这篇文章介绍了即梦 MCP 在 AI 作图方面的应用,通过与 Cursor 和 Cherry Studio 的结合,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即梦 MCP 实现 AI 作图自由,并提供了开通即梦 API、配置 MCP server、设置环境变量及客户端的具体步骤,还展
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单页应用)首屏加载慢是一个常见问题,主要原因通常是首次加载需要拉取体积较大的 JavaScript 文件、样式表、初始化数据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策略,可以帮助你提升首屏加载速度:
2025 年 2 月 21 日, 山东广播电视台发布《CDN 网络加速服务项目二》招标公告,预算 600 万元。
项目上线时,我们仅有100名用户。但几个月后,用户数迅速突破 10,000,接着是 100,000。此时,扩展性问题比用户增长来得更快。
随着视频点播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高清、流畅的观看体验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CDN(内容分发网络)在应对大规模流量时面临带宽成本高、节点覆盖不足等问题。PCDN(P2P CDN)作为一种创新的内容分发技术,通过利用边缘节点的闲置带宽和存储资源,有效降低了宽带流
美国宣布将于2026年6月30日停止向中国提供CDN(内容分发网络)服务,这一决定由全球最大的CDN服务提供商之一--美国Akamai公司正式宣布。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解读:
大前端指的是涵盖所有与前端开发相关的技术和平台,应用于各类设备和操作系统上。大前端不仅包括Web开发,还包括移动端开发和跨平台应用开发,具体包括:
确定活动主题、规则、奖品等细节,准备好宣传素材,如活动海报、文案、视频等,确保内容吸引人且清晰传达活动信息。
首先,功能丰富多样:支持多种投票方式,如单选、多选、分组选等,能满足不同评选规则的需求。同时,支持图文、视频、文字等多种展示形式,可通过图片加文字介绍选手,也能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展示选手风采,还能进行在线报名投票,选手可通过点击活动链接在线报名参与活动。
徐小夕【知乎专栏作家】掘金签约作者,定期分享AI创业,可视化,企业实战项目知识,深度复盘企业中经常遇到的500+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关注趣谈前端,技术路上不迷茫】
“云+AI”的发展战略让科技圈实现了“天下一统”,这个战略已经成为当下全球范围内科技大厂共同发展的目标。Akamai作为CDN(内容分发网络)的“鼻祖”,也在近年来开始逐渐转向“云+AI”的发展战略。
抖音,百度,阿里云,腾讯都是自建的数据中心,都是 T 级别出口带宽(总出口带宽),也就是达到 1T=1024G/s 的出口带宽,服务器总署基本都在 20 万台以上,甚至阿里云都超过了 100 万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体育赛事直播、人气主播互动等场景已成为互联网流量的重要入口。每当有重大赛事或顶流主播开播时,系统往往需要瞬间承载数十万甚至百万级用户的并发访问。这种极端场景下,传统架构往往不堪重负,导致服务崩溃、体验下降等问题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