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薇:从央视主持人到周总理夫人,照顾瘫痪父亲11年,孝心可嘉!
她也是特型演员,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周总理夫人---邓颖超,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她也是特型演员,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周总理夫人---邓颖超,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然而,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却在参观一座工厂时戛然而止。只见一向儒雅温柔的周总理竟然罕见地发了火:“这是把人当机器!”
陈赓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在抗战时期为我党建立了许多的丰功伟绩,他带领部队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在海内外名声极其响亮。
周恩来当年曾许下一个承诺——“等将来建立了新中国,我第一个批准你加入中国国籍。” 这话是对一个外国人说的,一个在中国并不家喻户晓,却为这个国家付出了一生的医生。
相对平静的日子没过上多久,山外又刮起一场“政治台风”,来势比前几次还猛烈,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二〇”事件。那时到处都在抓“张再道”“李再道”,闹得各大军区无法正常工作。
1976年1月9日清晨,宋庆龄如往常一样收听新闻播报,当收音机中传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时,泪水不受控制地从她的眼眶滑落。
两人的友谊在共同的理想和使命中日渐深化。张治中特别欣赏周总理的广博知识和卓越才干,而周总理则对张治中的忠诚和敬业印象深刻。在许多深夜讨论中,他们畅谈国家未来,形成了深厚的思想共鸣。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位民国大师,周总理三次主动邀请,都未能将他请到餐桌上共进晚餐。等到真的吃饭的时候,毛主席坐在餐桌上陪老先生吃饭,粟裕大将被周总理喊来摆放餐具,只为表示对他的尊敬。
在1959年12月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对战犯实施特赦,33名曾为国民党效力的战犯得以重获自由。周总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设宴接见了其中的几名特赦战犯,包括国民党的重要人物曾扩情。在这个重要时刻,曾扩情面对自己的过往,是否能真正释怀,并在新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972年3月初,京城被连绵的阴雨笼罩。可尽管天气恶劣,周总理却坚持要出门,他要迎接一位老战友的骨灰归来。众人随周总理在机场焦急等待,终于,一架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
此时,距离马一浮逝世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根据名单,马一浮的代表作不准出境,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马一浮代表作作为国家近现代文化遗产的重视。
1924年的广州黄埔,一座军校的诞生改写了中国近代史的轨迹。黄埔军校不仅是军事人才的摇篮,更成为共产主义理想与民族复兴的熔炉。周恩来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撒于青年军官心中,培养出一批兼具军事才能与革命信念的精英。这十位爱将中,有人血洒疆场,有
变化的导火索出现在他18岁时。那年,董必武在黄州府参加府试,中了秀才。但在同年8月赴武昌参加乡试时,董必武因好奇而在巡抚衙门门前观望,被守卫诬陷为“窥探官衙”,惨遭殴打。
随后,宋庆龄就带着两个养女,从上海赶到了北京,看着已经沉眠的周总理,宋庆龄心中非常悲痛,因为她知道,周总理疲劳过度,身体已经经受不住,多年的革命岁月走下来,周总理没有剩下什么东西,只留给人民巨大的思念。
周总理晚年时,讲出了一件党内鲜有人知的往事,此事发生在遵义的一个夜晚。这夜,毛主席冒雨去找周总理,只为了改变原本的作战计划。
1975年9月20日,北京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下,周恩来在麻醉前突然抓住医疗组长吴阶平的手腕。他望向窗外交错的金色梧桐叶,用微颤的声音留下政治遗言:"云南锡矿工人的肺癌防治工作......要持续下去......"
在全国解放前夕的一九四八年十月,为了最广泛地把全国的青年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进而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总理专门给毛主席写了份报告。
1949 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无疑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时刻之一 ,而开国第一宴,作为这伟大时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非凡的历史意义。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宴会,更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是新政权团结各方力量、宣告时代更迭的重要
“你的散文写得是好的,只要群众喜欢读你的文章,那么你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这是毛主席对周瘦鹃的亲切鼓励。这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话语,不仅是对一位文学家的肯定,更是对文学创作价值的深刻诠释。周瘦鹃,这位从贫寒家庭走出的文学巨匠,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却始终坚守着对文学
49年前的一月八日,一个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苍空含黛,大河呜咽,全中国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那天,人们只有眼泪,不见笑容。是怎样的一个人能让当时的八亿中国人如此悲伤?能让苍天垂泪,山河乌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