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目标旨归、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
燕连福、何佳琪在《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2期撰文指出,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呈现为巩固文化领导主体性、文化发展主体性、文化创新主体性和文化交流主体性,重点回答的是“谁来巩固”“巩固内容”“巩固方式”“巩固效果”的系统性问题。在此过程中面临着
燕连福、何佳琪在《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2期撰文指出,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呈现为巩固文化领导主体性、文化发展主体性、文化创新主体性和文化交流主体性,重点回答的是“谁来巩固”“巩固内容”“巩固方式”“巩固效果”的系统性问题。在此过程中面临着
较之诗文,中国戏曲自成熟伊始便以更具实践性的教化功能备受关注。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将“观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于世”,作为元曲的艺术长益之处特意点出,高明视“风化”为南戏创作的根本,以之组构《琵琶记》剧情、塑造人物形象。至清代乾嘉时期,在儒家伦理主导的文化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在工具理性发展逻辑主导下逐渐形成效率至上、技术依赖与结果本位的实践范式,呈现出行政化运行机制消解育人功能、量化指标窄化发展维度、技术依赖遮蔽主体价值的三重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荫蔽了评价育人的价值理性,导致评价活动“见分不见人”的根本性偏离。构
雅各布·格林与威廉·格林编写的《格林童话》是德语文学中销量、译量均居首位的世界名著,在2005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真正上榜的并非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终版,而是尚未全面走进大众视野的初版以及第二版。由于第二版经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背
数字化浪潮下,“大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契机与挑战,数字化赋能以其独特优势。在丰富教学资源维度,打破传统桎梏,整合多元资源构建丰饶资源库,借共享性扩宽教育视野;于创新教学方式层面,借助前沿技术营造沉浸式场景,以个性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借数字化工具拓展互动空间;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