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可她的结局你知道吗?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那支队伍所带物品包括:“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那支队伍所带物品包括:“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
唐朝开国初期,疆土辽阔,李世民即位后推行和亲政策,旨在稳固边疆。公元64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朝求婚,李世民同意将宗室之女嫁去。文成公主并非皇帝亲生女,史料称她为“宗室女”,出自皇族支脉,幼年受宫廷教养,举止端庄得体。唐朝通过这种联姻拉拢吐蕃,避免边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朝宗室女(父为江夏郡王李道宗)。公元640年,年仅16岁的她奉唐太宗之命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为唐蕃政治联盟的象征。她携带大量工匠、典籍、技术与文化入藏,由李道宗主婚护送。在藏40年间,她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佛教、农业及历法知
"咔嚓!"玉镯在海拔4700米的雪山垭口冻成两截,16岁的文成公主抓起一把青稞面撒向狂风,转身对送亲使团冷笑:"把嫁妆里那三十口鎏金箱子全打开!"你绝对想不到,这场发生在公元641年的"逃婚大戏",竟让吐蕃王朝提前300年用上天文历法,更让藏地寺庙里从此响起了
那如果说现实生活中也有人的头顶上天生有着这样的“发髻”,你会相信吗?在越南,确实有一个女子,在出生的时候,头顶上就有一个像佛祖一样的“发髻”,并且因此在网络上走红。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朝宗室女,祖籍山东济宁任城,其父推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唐高祖李渊堂侄)。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16岁入藏嫁与松赞干布,由李道宗主婚并率工匠、典籍随行。在藏40年间,传播中原文化、佛教及技术,推动吐蕃农业、历法发展,修建
大业元年(605),松赞干布生于西藏高原的泽当(拉萨东南)。他13岁那年,吐蕃苏毗王族的残部大搞分裂,爆发了叛乱。在他西部的另一部落羊同,又从外部进攻,一时吐蕃处于内乱之中。
7世纪中叶,在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上,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经过二次向唐朝的请婚,最终得到了来自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恩准。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西藏,古称“吐蕃”。吐蕃王朝建立前,西藏有数十个氏族部落,史称“十三小邦二十五家臣”。 经连年争战,逐渐结成若干部落联盟,尤以雅砻河谷的悉补野、羌塘高原的羊同,以及吉曲河(skyid-chu,今拉萨河)北岸的苏毗最为强盛。587年,朗日沦赞征服苏毗,定都疋播城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已基本统一西藏,但这位年轻赞普继位时,高原上仍有五股势力蠢蠢欲动。松赞干布以铁腕镇压叛乱后,将目光投向东方——那时的大唐正值贞观盛世,长安城的繁华让高原部落望尘莫及。
吐蕃与西藏,虽都与藏族历史文化紧密相连,但在历史概念、地理范围和政治实体等维度,有着显著区别。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更勾勒出这片高原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轨迹。
2024年,一座正在修缮的不丹古寺中,考古学家在噶内寺地宫发现唐代丝绸残片,其上绣着“文成公主赐”字样。
松赞干布年少时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2岁那年,他登上王位,然而,他的生父却被权臣谋害,这使得年幼的他在复杂的局势中如孤舟般飘摇。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联姻不仅是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政策的成功范例。这段姻缘不仅促进了汉藏两地的文化交流,也为吐蕃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确实费尽心思,而禄东赞的机智与忠诚更是为这段姻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公元650年的拉萨飘着细雪,25岁的文成公主望着镜中褪色的金钗,耳边还回响着昨日吐蕃贵族们的争执。丈夫松赞干布的突然离世,让这位来自长安的异乡人瞬间失去政治靠山。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没有子嗣的公主本可选择返回故土,但她却选择留下。当送亲队伍里的汉人侍
文成公主,这个名字如今可能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历史符号,但若回溯到千年前,她的故事才真正开始。
据传,藏传佛教最初的萌芽源自于天降神异之物。在公元 4 世纪的某个电闪雷鸣之夜,吐蕃王宫猝然被一道璀璨金光劈开。牧民们惊见云端坠落一只青铜匣子,匣盖上的莲花纹于暴雨之中泛出幽幽光芒。老赞普拉托托日年赞心怀敬畏地打开匣子,只见里面静卧着一座拇指大小的黄金佛塔、一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不仅以其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文化著称于世,还孕育了众多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与不朽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