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推动到亮相共产国际舞台(张玉菡)
从1920年至1921年,五四运动后仅仅一年,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便开始了;仅仅两年,中国共产党便宣告正式成立。在这一过程中,苏俄、共产国际哪些条线的机构及其派遣人员在发挥作用?又是怎样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1920年至1921年,五四运动后仅仅一年,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便开始了;仅仅两年,中国共产党便宣告正式成立。在这一过程中,苏俄、共产国际哪些条线的机构及其派遣人员在发挥作用?又是怎样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中共党史的长河中,林育英是一位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的革命先辈。毛主席曾亲自为他抬棺,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为战友抬棺下葬 。林总也曾感慨,若此人不死,十大元帅必有他的一席之地。林育英,化名张浩,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英勇奉献的一生。1942年,他
同日本人作斗争的社会基础不应该缩小。党应该提出一个主要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八路军和第[新]四军应该全力开展斗争,把中国军队和广大民众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党应该在日本人和傀儡政府所建立的各种群众组织中,特别是在中国傀儡军队和倾向投降派的国民党组织中加强自己的
1919年3月,世界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在莫斯科成立。有人说,这就像是历史上的一次“社交聚会”,不同国家的左派人士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当下的网络直播?只不过那时候没有Wi-F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朱毛"这个独特的称谓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姓名组合,成为一段传奇的生动注脚。每当人们提起这个称呼,眼前就会浮现出井冈山的烽火岁月,想起两位伟人并肩作战的身影。毛主席那深邃的思想与朱德那沉稳的作风,就像革命洪流中的两股激流,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交
陈独秀既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又有革命者的激进情怀。他不愿妥协的性格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屡屡碰壁。陈独秀一生悲剧,包括政治命运与个人生活两方面,都与他刚直不阿、桀骜不驯个人性格息息相关。
1919年3月,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世界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动荡与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Communist International,简称“共产国际”),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标志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
在1919年3月,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悄然发生——共产国际的成立。这一组织的诞生不仅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动荡的回应,更是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的集结号。它如同一颗震撼的石子,激起了历史长河中的层层涟漪,影响着无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远东大会”),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此次会议正是于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之间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大会阐明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对远东各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
1919年,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在这个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世界的动荡却如暗流涌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去,战争带来的创伤依然刻在每一个国家的心灵深处。饱受战火摧残的人们,渴望着改变,渴望着一个崭新的未来。在这样的历史背
过去一说起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总书记的陈独秀,就说他是造成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托派”,并被开除了党籍。有人称“陈独秀问题”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大案。
秋收起义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登上井冈山,以两千人的武装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随着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一万余部队的到来,红四军成立,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但是,朱毛会师后并非一团祥和。1929年初,中共中央指派朱德的旧友、曾在苏联学过军事的刘安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