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铁窗诗社》创作手记:在铁窗与诗行间寻找不灭的明光
夏日阳光透过河南开封军休所的树梢洒落一地,如同星星点点的记忆。《彷徨》杂志社原工作人员戴乐天老人像往常一样在院里小跑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但当这位96岁的老人在摄像机镜头打开一本泛黄的书籍,拿出一张叠得十分整齐的图纸,我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传来的隆隆炮声,更仿
夏日阳光透过河南开封军休所的树梢洒落一地,如同星星点点的记忆。《彷徨》杂志社原工作人员戴乐天老人像往常一样在院里小跑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但当这位96岁的老人在摄像机镜头打开一本泛黄的书籍,拿出一张叠得十分整齐的图纸,我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传来的隆隆炮声,更仿
清明时节总有一场雨,不管下得大还是小,时间长或是短,总能与我们的哀思不期而遇。今年的清明,于我们这个创作团队而言,却有另一份沉重的缅怀。我们创作的纪录片《铁窗诗社——黎明前的诗和理想》经过一年的精心磨砺,定档在重庆卫视4月4日到6日,每晚22:50播出。特别的
节目亮点:本片讲述重庆解放前,被囚禁在红炉厂的叶挺将军,与杨虞裳、陈然、刘国鋕、刘振美、蔡梦慰等红岩志士,不畏严刑拷打,以诗抒怀、以诗明志,积极开展狱中斗争的故事。
在春节联欢会这天,除公开的活动外,难友们还秘密进行了一个活动,这就是狱中“铁窗诗社”的成立。狱中的难友许多都是学者、文人,他们才华横溢、诗文均佳,虽然身在牢中,却经常赋诗作文,或自娱情志,或激励难友,或歌颂未来。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文化不是很高,或并不善于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