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铁窗诗社》创作手记:在铁窗与诗行间寻找不灭的明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5 17:53 2

摘要:夏日阳光透过河南开封军休所的树梢洒落一地,如同星星点点的记忆。《彷徨》杂志社原工作人员戴乐天老人像往常一样在院里小跑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但当这位96岁的老人在摄像机镜头打开一本泛黄的书籍,拿出一张叠得十分整齐的图纸,我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传来的隆隆炮声,更仿

纪录片《铁窗诗社》

创作手记

在铁窗与诗行间寻找不灭的明光

第二集《自白》撰稿 吕国君

夏日阳光透过河南开封军休所的树梢洒落一地,如同星星点点的记忆。《彷徨》杂志社原工作人员戴乐天老人像往常一样在院里小跑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但当这位96岁的老人在摄像机镜头打开一本泛黄的书籍,拿出一张叠得十分整齐的图纸,我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传来的隆隆炮声,更仿佛听到七十多年前那些年轻心脏在黑暗中、牢笼里怦然跳动的声音。这是一张1948年的战局态势。“乖乖这个形势多好啊”,老人突然用浓重的川音复述当年的惊叹,松弛的面部肌肉因激动而抽搐。这个细节让我浑身战栗——七十多年过去,这张图纸仍深深烙在他的记忆里,就像《挺进报》特支代理书记陈然批评他“收起来收起来”时那种混合着后怕与敬佩的复杂表情,永远凝固在时光中。“他说外面抓到一个地下党,叫啥啊,陈然。我惊了一跳,我心里非常难受。”那一瞬间让我懂得,革命者的情谊是嵌在骨头里的。

接到创作任务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创作团队先后走访拍摄了红岩革命纪念馆、红炉厂蒋家院子、渣滓洞等涉及红岩故事的地方。通过史实专家、文学教授的专访,让我们真实地再现了红岩英烈在铁窗里的那段“诗歌”与血色“浪漫”。

△在红炉厂蒋家院子拍摄在重庆野猫溪寻访《挺进报》旧址时,长江的浊浪拍打着锈蚀的堤岸。二楼那间伪装成修配车间的印刷室,恍惚间竟听见油墨滚筒的吱呀声。“1948年4月22日,陈然就是在这里打包最后一期报纸时被捕”。史料记载他当时穿的是靛蓝布长衫,而特务的回忆录里却强调他“娴静得像个大姑娘”。这种形象的反差形成奇妙的张力:一个文弱书生如何在敌人面前变成钢铁战士?在遂宁档案馆,蔡梦慰的250行长诗《黑牢诗篇》如绽放的血花,格外耀眼。“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挖得出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我难以想象,一个肺病缠身的诗人如何蜷缩在霉烂的稻草堆里,就着铁窗透入的微光,用骨折的手指拽着铅笔头写作。那些被香火烧灼过的脊背,是否在深夜的牢房里发出磷火般的微光?渣滓洞监狱脱险后唯一健在的99岁的杨俊生老人讲述江姐受刑情景时,突然用枯瘦的手在空中划出抛物线:“竹签子打进去啊,他们说的十指连心……”那只悬在空中的手,成了我心中最痛的定格画面。△本文作者(画面居中)与本片总导演唐明兵、江竹筠扮演者刘颜讨论拍摄刘国鋕的五哥刘国錤专程回到重庆拜会特务徐远举的情景再现时,我们将地点选在安居古城古县衙的一间小房间里,我扮演刘国錤。此刻,我亲身感受到那种亲人身陷囹圄,而向敌人弯腰求情的那种苦涩与无奈。当饰演刘国鋕的演员在另外搭建的实景再现中念出“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死。我如出卖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时,让我想起徐远举的困惑:为什么这些富家子弟、知识分子,宁愿选择血肉模糊也不签一纸悔过书?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直面敌人而发出的铿锵“自白”。△刘国錤(本文作者扮演)向徐远举求情的场景再现与刘国鋕名字仅一字之差的是叛徒时任中共重庆市工委书记的刘国定,他们的《悔过书》和在刘国鋕在就义前留下的《就义诗》,这种背叛与坚守的强烈对比,最终化作朝天门码头那组空镜——浑浊的嘉陵江与清澈的长江在此交汇,却始终泾渭分明。初秋10月,片子进入后期剪辑阶段。深夜,我常把致敬陈然崇高革命气节的《我的“自白”书》与蔡梦慰的《黑牢诗篇》交替播放。前者斩钉截铁如金石坠地,后者低沉婉转如大提琴呜咽,两个不同的频率却共振出相同的韵律。这或许就是“铁窗诗社”的真谛:镣铐锁得住肉身,却让精神在碰撞中迸溅出更耀眼的火花。△在重庆渣滓洞监狱拍摄《铁窗诗社》纪录片共三集,时长达九十分钟,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始终在铁窗与诗行间努力去寻找那束红岩英烈为了革命胜利,为了光明而永不泯灭的心灯,这些,最终凝结成片尾那句“黑牢里的诗人们又将绽放出一朵怎样的心花”?在无数个创作的深夜,我们早已得到答案——那些心花就开在祖国各地的角落里,开在戴乐天和杨俊生泪光闪烁的回忆里,开在观众突然紧握的拳头里,更开在学生们偶然读到《我的“自白”书》时,心头那阵莫名的震撼里。

大家都在看

铜梁APP新一期“拍客”上线了!上一期“出圈”作品是这些→

免费!@所有人🤩铜梁这些地方的图书0元借回家!

致敬传奇,吴庆退役仪式温情上演

遇强则强!青春风暴掀翻冲超热门 重庆铜梁龙主场2∶1力克辽宁铁人

夜间加油优惠来了!铜梁在…

主办: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

承办:重庆市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关于我们

来源:微铜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