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上将之争,杨得志凭什么反超不败上将韩先楚?三大战役见真章
1975年,三位开国上将杨得志、韩先楚、刘震合影时,发生了戏剧性一幕:杨得志执意让韩先楚站C位:“韩司令是常胜将军,该站中间!”韩先楚却急退一步:“老首长,这是折杀我呀!”刘震也连连摆手。最终杨得志居中,韩刘分列左右,一张照片定格了两位“第一上将”候选人的微妙
1975年,三位开国上将杨得志、韩先楚、刘震合影时,发生了戏剧性一幕:杨得志执意让韩先楚站C位:“韩司令是常胜将军,该站中间!”韩先楚却急退一步:“老首长,这是折杀我呀!”刘震也连连摆手。最终杨得志居中,韩刘分列左右,一张照片定格了两位“第一上将”候选人的微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次老红军的聚会现场暖意融融。陈士榘将军安静地坐着,目光扫过杨得志、杨成武、伍修权等老战友。他们曾是大军区正职,位高权重。而自己,最高职务是工程兵司令员,职级上确实稍逊。一丝难以言说的情绪掠过心头。
1989年,自从申戈军走了之后,杨得志每每提起这个和自己携手走过49年的妻子,就会泪水涟涟。老战友见杨得志难以走出丧妻的痛苦,生活上也没有人照顾,便与杨得志的儿女商量,让杨得志续弦。
首先感谢小伙伴的阅读,欢迎大家进行点赞、关注、收藏。小编在此也祝大家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1976年北京,护士刚给朱德换完输液瓶,就听见走廊传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这种带着战场节奏的步子,在北京城里可不多见。
“旅长,朱老总这次是冲着战术问题来的。”1938年7月的晋南闷热异常,344旅参谋放下电报时,徐海东正对着作战地图出神。这个被毛主席称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此刻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自八路军总部下达整训命令后,端氏镇的土墙上就贴满了“灵活机动”的标语,但谁
1950年寒冬深夜,山东兖州军营的值班室突然响起急促电话铃。19兵团司令杨得志抓起听筒,毛泽东的湖南口音穿透风雪:“得志同志,准备好和世界头号强敌过招了吗?”
自从1955年济南军区成立之后,杨得志就成了军区首任司令员。他在济南一待就是18年,工作上从来没有出过错,位置也无人可以撼动。
在锦江宾馆的秘密谈判间里,越南国防部部长武元甲大将突然提出一个请求:"我想见见杨得志将军。"
1983年,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紧紧握着眼前老农的手,他不禁感慨道:若是没有你们的帮助,当年红军根本过不了大渡河啊!
兵团党委会上有人提出异议:"都是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处分太重了。"
1950年,新中国建立之后,负责公安部工作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在北京进行着非常忙碌的管理工作,他与李克农多次撞破国民党特务的计谋,并且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维护了全国的治安安全。
到了会场大门前,杨得志不等车停稳,就催着工作人员把自己扶下车,结果刚走到门口,杨得志就停下了,说要在门口等人。当时杨得志已经年近八旬,工作人员给他搬来椅子劝他坐下等,但杨得志似乎没听到一样,一个劲儿朝着远处张望。
杨得志,湖南株洲人,自幼跟着父亲打铁,后来在江西萍乡安源当煤矿工人,再后来跟着哥哥到了衡阳做挑脚。
1980年,杨得志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他的目光为何会聚焦在西北的这片广袤土地上,兰州军区,地处偏远却肩负着重要的战略使命,这里的战备情况究竟如何?
那一年,杨得志和他的战友们站在雪山脚下,望着眼前白茫茫的世界,心里其实没底。
很多喜欢党史的朋友应该都和帝哥一样,在网上刷到过这么一则故事:1983年,开国上将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和丈夫来到南阳度新婚蜜月,却遇到一群混混挑衅,杨秋华的丈夫不幸被打死,此事令邓小平十分震怒,最终直接催生了80年代的“严打”。
周子昆的名字,也许没有彭德怀、叶挺那样广为人知,但在抗战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他是无数战士的精神支柱。
可他没时间欣赏这些美景,一纸命令,让他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二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