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效有序推进春耕春管
春耕由南向北加紧展开。湖南1800多万亩早稻插秧已近八成。在常德一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驾驶插秧机来回穿行,遍布机身的摄像头和感应装置可以实现水稻插秧的行距、株距与深度的精准控制。今年春耕,当地智慧农机占比在40%以上。
春耕由南向北加紧展开。湖南1800多万亩早稻插秧已近八成。在常德一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驾驶插秧机来回穿行,遍布机身的摄像头和感应装置可以实现水稻插秧的行距、株距与深度的精准控制。今年春耕,当地智慧农机占比在40%以上。
据该合作社负责人胡维衣介绍,今年该合作社共种植2100亩小麦,从20天前开始组织工人浇地,已浇灌了1700多亩,剩余的300多亩正在浇灌。“由于雨水少,地下水位下降,这几天浇地进度较慢。就拿我们合作社地块内的7口灌溉井来说,目前有3口井的水位下降挺多的。”
当前正值小麦孕穗关键期,受持续干旱影响,土壤墒情较差,小麦生长面临严峻挑战。扶风县午井镇党委、政府立足粮食安全大局,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抗旱保苗工作,全力保障夏粮稳产丰收。
清晨的阳光洒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牛角寨镇新安所村的村民已在水田里忙碌起来。犁田、抛秧、插秧……一株株秧苗让绿意在梯田上蔓延,构成动人的农耕图景。
王继栋是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商河县继栋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目前承包了1100余亩地,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粮食生产。2024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在继栋家庭农场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816.51公斤/亩,居全省第13位。
家人们谁懂啊!现在的农民种地已经不用下田了——新疆的无人拖拉机自己会耕地,山东的"钢铁长龙"能给1000亩麦田洗淋浴,江苏的智能喷灌机还能给小麦喂"营养水"……这哪是种地啊,分明是开启了农业元宇宙!
家人们谁懂啊!现在的农民种地已经不用下田了——新疆的无人拖拉机自己会耕地,山东的"钢铁长龙"能给1000亩麦田洗淋浴,江苏的智能喷灌机还能给小麦喂"营养水"……这哪是种地啊,分明是开启了农业元宇宙!
大家都知道,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而现在这个时期,正是小麦孕穗抽穗的关键时候,对水分的需求特别大。可这老天爷一直不下雨,地里的墒情越来越差,很多麦苗都因为缺水,变得蔫巴巴的,麦穗也抽不起来。农民们看着大片的麦田,心里别提多着急了,他们辛苦劳作了大半年,
深耕科技种粮,全国种粮标兵徐淙祥的1230亩小麦预计今年亩均产量600公斤以上;把水表玩出新功能,安徽美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望实现年产值翻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西田坡庄台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在阜阳,一个个“丰收故事”正在上演。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其中小麦产量占夏粮产量的九成以上。当前,多个夏粮主产区高质量推进春耕生产,合力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共同绘就夏收好“丰”景。
深耕科技种粮,全国种粮标兵徐淙祥的1230亩小麦预计今年亩均产量600公斤以上;把水表玩出新功能,安徽美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望实现年产值翻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西田坡庄台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在阜阳,一个个“丰收故事”正在上演。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其中小麦产量占夏粮产量的九成以上。当前,多个夏粮主产区高质量推进春耕生产,合力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共同绘就夏收好“丰”景。
为保障春耕备耕工作,呼和浩特早谋划、早行动,通过科学调度水源、强化设施维护、推广节水技术等举措,全力保障春灌有序推进,为全市春耕生产提供坚实水利支撑,确保农田及时“喝”上“解渴水”。
春风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青城大地也正式切换为春耕模式,育苗温室里菜苗舒展新叶,农机在沃野上划出一道道平行线,农技专家穿梭在田间地头,而高效节水农业也日渐成为呼和浩特春耕交响曲的主旋律。
育苗温室里菜苗舒展新叶,农机在沃野上“犁”出一道道平行线,农技专家穿梭在田间地头……今年更为特殊的是,“高效节水农业”成为呼和浩特春耕交响曲的主旋律。
记者凑上前去,看到周磊登录了MAP智农App。“用遥感技术种地,咱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变成了现实,种粮变得特别省心。”周磊介绍,只要在手机上圈出这块地,就能获得遥感图像,作物长势、冠层含水量、土地养分丰缺等一目了然。
春天的韵律在广饶大地奏响这几天的广饶春耕正酣 沃野“耕”新田地里无人驾驶播种机精准划开田一粒粒种子顺着北斗导航的轨迹扎进土壤温室大棚里嫩绿的秧苗在物联网监测下舒展新叶从“会种田”到“慧种田”广饶的春耕图景里跃动着科技与希望的音符或许我们习惯用眼睛流连于田畴沃野
在永清县里澜城镇里澜城村种粮大户李欢5000余亩的麦地里,一台台自走式喷灌机正沿着规划好的路线缓慢行进,喷头喷出的水雾均匀洒向麦苗,实现精准灌溉。李欢表示,这种喷灌机不仅能有效补充土壤水分,还可以添加有机肥液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亩产,灌溉效率
“突突突……”3月30日,在沁阳市王召乡东里村,5台自走式喷灌机在种粮大户陈拂晓的麦田里进行灌溉作业,1300多亩小麦不到一周就能浇完。灌溉前,天上飞的植保无人机、地上跑的高地隙打药车也成了他种粮好帮手,既提高追肥打药效率,又节省人工成本。
以前用半固定式喷灌浇水,需要人工下地扛管,费时费力,一千多亩地需要五、六个人配合完成,现在地里安装了2台平移式喷灌机和1台圆形喷灌机,边角地也配套安装了地埋伸缩式喷灌,只需要在手机APP上点一点,麦田就开始了自动喷灌作业,看着长势整齐绿油油的麦田,不由得让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