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到好少年,点亮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之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本课以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和经典作品《岳阳楼记》为切入点,通过播放视频、讨论经典名句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和豁达风范,理解中华人文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承与演变。接着,以范仲淹推动教育发展的事迹为例,探讨促进社会

少年 人文精神 精神财富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025-04-15 16:09  3

范仲淹与范氏义庄:慈善之光,照耀千年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范仲淹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不仅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而熠熠生辉,更因其设立的范氏义庄而流芳百世。范氏义庄,作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典范,不仅体现了范仲淹深厚的家族情怀,更彰显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境界。

慈善 慈善事业 范仲淹 义庄 义庄规矩 2025-04-18 05:00  5

20个有趣的冷知识,其中拍马屁是怎么来的?

“拍马屁” 一词源于元朝文化。蒙古人平日里牵着马相遇时,常常会互相拍拍对方马的屁股,看看马膘如何,并附带几句夸赞的话。因为在蒙古族的习俗里,马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后来,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不管对方的马是否真的好,都一味地阿谀奉承,“拍马屁”

有趣 冷知识 后羿 范仲淹 滕子京 2025-04-13 08:41  5

老祖宗告诫:千万别做这3件事,真的会消耗你的福报!

世人常问,为何有的人一生顺遂,好运连连;而有的人却困厄不断,机遇稀少?表面上看似偶然,实则是各自行为和心态的必然结果。所谓福气,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一个人积累的良好社会关系、心理资本和机会储备。它如同银行存款,你投入多少用心经营,未来便能收获多少回报。

王阳明 存款 福报 范仲淹 季布 2025-04-12 16:46  5

口乃心之门户,言为运之先声,千万不要唉声叹气,看完受益终生!

古语有云:"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言语之道,实乃修心养德之根基。那些脱口而出的话语,恰似春种秋收的因果循环,在岁月长河中悄然塑造着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北宋大儒邵雍在《渔樵问对》中曾言:"言者,心之苗也。"当我们深究命运玄机,方知三寸不烂之舌间,竟藏着扭转乾坤

甘霖 桃酥 范仲淹 醴泉寺 曹庭栋 2025-04-12 11:34  5

《庆余年》范闲的历史原型是谁?是宋朝的范仲淹还是清朝的福康安

《庆余年》作为一部广受欢迎的古装传奇剧,自播出以来便引发了观众对于剧中人物历史原型的广泛讨论。其中,主人公范闲的历史原型更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范闲这一角色的可能历史原型,通过分析其身世背景、仕途经历以及性格特点,结合历史人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深入

庆余年 范闲 宋朝 范仲淹 福康安 2025-04-01 14:28  7

莫言:体勤修身,慎言养德,心安成慧

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莫言先生以笔名为誓,告诫自己“莫言”,实则是在强调一种深邃的自律哲学。这不仅是对言语的克制,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极致追求。真正的自律,远非简单的早起或节俭所能概括,它涵盖了体勤、少言、心安三大维度,是身心合一的修行,亦是通往自由与幸福的密钥。

莫言 白岩松 慎言 唐朝诗人 范仲淹 2025-04-01 08:34  7

三访范园

范仲淹(989一一1052)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州),出生在苏州,两岁丧父(范墉),母亲谢氏改嫁到了山东长山(今淄博)朱文翰家,范公改名叫范说。范公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划粥割齑”的典故流传千年。他27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把母亲从朱家接出侍奉,自己也恢复了本名范

范仲淹 吕夷简 范园 姚园 范君 2025-03-31 15:23  7

《善良,是一场有回报的远行》

古往今来,无数的故事都在诉说着善良与好报之间的紧密联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箴言。一个家庭如果秉持善良的家风,积极行善,那么这个家庭往往会福泽深厚。就像范仲淹,他一生乐善好施,购置义田,救济贫苦之人。他的家族也因此繁荣昌盛,后代人才辈

人际关系 弱势群体 特蕾莎修女 余庆 范仲淹 2025-03-31 06: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