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惨败后,清政府为啥反而“疯狂”送留学生过去?
随着近期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热播,晚清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再度为大众所关注。剧中几位代表不同政治理想的男主角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更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好奇,毕竟在大众的概念里,日本所发动的 “甲午战争”彻底打破自同治皇帝即位以来的“中兴幻象”,理应被清政府视为仇寇,
随着近期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热播,晚清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再度为大众所关注。剧中几位代表不同政治理想的男主角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更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好奇,毕竟在大众的概念里,日本所发动的 “甲午战争”彻底打破自同治皇帝即位以来的“中兴幻象”,理应被清政府视为仇寇,
在明治维新的辉煌篇章中,伊藤博文,这位日本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推动日本走向现代化。 他的私人生活却备受争议,被不少日本政客视为好色之徒。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以下这八个日本人是中国人民最应该记住的,不仅因为他们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更因为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及背负的累累血债。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幼名利助,字俊辅,号春亩。
在韩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他就是李完用。此人的卖国行径令人发指,不仅导致国家主权丧失,更引发了一系列家庭悲剧,其中他儿子因羞愤自杀,而他竟霸占儿媳的丑闻,更是将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东亚国家在工业文明追赶上的成功,绝不是靠运气砸出来的,而是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一起熬出来的一锅好汤。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并称东亚双雄,然而,二人的成就和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伊藤博文推动明治维新,得到日本朝野支持,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成为民族英雄;李鸿章推动洋务改革,遭顽固派破坏阻挠,成效甚微。庚子事变后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遭万人唾骂,至今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