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中国版雅科夫列夫,他比戈尔巴乔夫的危害还要大很多!
1958年,雅科夫列夫被苏共高层选中,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踏上了前往美国的特殊旅程。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参与的是一项旨在让苏联有潜力的年轻官员接触和了解西方社会的进修计划。
1958年,雅科夫列夫被苏共高层选中,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踏上了前往美国的特殊旅程。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参与的是一项旨在让苏联有潜力的年轻官员接触和了解西方社会的进修计划。
说到苏联解体,大家伙儿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戈尔巴乔夫,毕竟他是那时候的头儿,改革的旗帜也大多打在他的名号下。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还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一名学生时,西方世界的思潮就已经在他心中泛起了涟漪。更为深远的影响,或许来自于他的伴侣赖莎·戈尔巴乔娃。赖莎拥有独立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和优雅的魅力,常常在与戈尔巴乔夫的交流中,不自觉地传递着一种更为开放和现代的观念。
有个叫雅科夫列夫的人充当了内鬼的重要角色,做为苏联宣传部长的他,以“公开性”、“民主化”之名,在意识形态方面给了苏联致命一击,人心大乱,分崩离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苏大解体后,他终于毫不顾忌地露出了真面目,恬不知耻地说:“我的理想是让苏联回归人类文明的主流——
赫鲁晓夫的错误改革、雅科夫列夫的渗透破坏、戈尔巴乔夫的盲目改革、叶利钦的分裂行径,这些人交织出的历史悲剧,难道就只是个例?如今的世界,是否依然潜藏着相似的危机?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近70年的镰刀锤子红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三色旗。这一幕,标志着曾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苏联,正式宣告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