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将至!曲江这些“时空盲盒”你开了吗?
全文2898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曲江新区依托人文历史与地理天然优势资源形成了涵盖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主题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群落在又一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和曲小薇一起去开启这些别具特
全文2898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曲江新区依托人文历史与地理天然优势资源形成了涵盖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主题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群落在又一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和曲小薇一起去开启这些别具特
2025年4月的古城西安,迎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奔跑吧》第十三季将镜头对准这座十三朝古都,以"古都寻韵"为主题,在永宁门箭楼的斑驳光影与大唐不夜城的霓虹闪烁间,上演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
飞行嘉宾:4月15日有王鹤棣、马伯骞、宁静;4月16日有宁静;4月18日有敖瑞鹏、丞磊、翟子路。
“五一”假期首日,“2025千人吼秦腔·共筑非遗魂”群众文化活动在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上演。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西安易俗社第十八任社长惠敏莉,一级演员李洪刚、范莉莉、李东峰、屈鹏、高二强,等13位易俗社秦腔名家们集体亮
惠敏莉、李洪刚、范莉莉等13位易俗社秦腔名家身着华丽戏服,头戴精致头饰,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和悠扬的板胡声,演绎了《三滴血》、《火焰驹》、《游龟山》等秦腔经典名段,将“大秦之腔”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或与名家共同吼唱,或高举着手机不停地拍照录像,完全沉浸
锣鼓铿锵,丝竹悠扬。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的生命力从未脱离过民间。戏曲院团连接了戏曲艺术与当代观众,既是传统艺术存续的重要载体,也是观测戏曲生态的晴雨表。在审美快速迭代与生态加速重构的浪潮中,这些深扎基层的戏曲院团面临着诸多挑战。当戏曲现代化进程
3月8日下午,走进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高亢的秦腔混杂着激越的梆子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循声望去,位于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四楼的秦风源非遗剧场窗扇半开,身着戏服的演员提袍甩袖,正在演出传统剧目《二进宫》。
3月8日下午,走进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高亢的秦腔混杂着激越的梆子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循声望去,位于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四楼的秦风源非遗剧场窗扇半开,身着戏服的演员提袍甩袖,正在演出传统剧目《二进宫》。
3月8日下午,走进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高亢的秦腔混杂着激越的梆子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循声望去,位于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四楼的秦风源非遗剧场窗扇半开,身着戏服的演员提袍甩袖,正在演出传统剧目《二进宫》。
3月8日下午,走进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高亢的秦腔混杂着激越的梆子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循声望去,位于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四楼的秦风源非遗剧场窗扇半开,身着戏服的演员提袍甩袖,正在演出传统剧目《二进宫》。
《西安旧事》于2024年10月推出《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先行者陶渠先生》一文,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究其原因,其一,是人们对过去舞台艺术缺乏认知,但对易俗社及其经典剧目耳熟能详,而这些难以超越经典剧目的舞美设计为陶渠先生;其二,陶先生是经历新旧两重社会的人,其经
西安易俗社不愧是百年易俗社,在继承和发扬秦腔传统艺术方面,积极为各大院团做表率,身先士卒,责无旁贷。
3月8日,由泾阳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番”荣兴旺·“茄”势领航 泾阳西红柿专场品鉴推介活动在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方言广场举行。活动现场20余家企业合作社带来多个品种的西红柿参展推介,供现场的市民免费品尝。
声音记录你我,点滴汇聚中国。今晚8点,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办、@芒果TV联合出品,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的“声在中国·新声未来”音乐会即将震撼来袭!关注@新华社微博、抖音、视频号官方账号直播间及芒果TV,与@雷佳@廖昌永@张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