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只抓时间管理了!精力管理才是逆袭关键!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觉像在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中奔跑,时间被塞得满满当当,却总觉得精力不够用。你是否曾在忙碌一天后,身心俱疲,却又疑惑为何自己如此努力,成果却不尽人意?其实,比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精力管理。它就像一把隐藏的钥匙,能开启我们高效生活与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觉像在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中奔跑,时间被塞得满满当当,却总觉得精力不够用。你是否曾在忙碌一天后,身心俱疲,却又疑惑为何自己如此努力,成果却不尽人意?其实,比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精力管理。它就像一把隐藏的钥匙,能开启我们高效生活与
我:“你好老师,今天我想了解下什么是积极心理学,麻烦你讲解一下。”
2024年6月,效力于浙江FC的刚果(金)外援布彭扎因交通事故离世,这位28岁前锋的猝然离去引发足坛震动。其职业生涯轨迹横跨三大洲,生前最后一场中超比赛完成关键助攻,离世前三天还在社交平台发布训练视频,突发悲剧令整个足球界陷入悲痛。
2024年牛津词典公布的年度词汇“脑腐”(brain rot)描述了这种数字时代的困境:大量消费劣质互联网内容、视频后,我们的精神逐渐萎靡。大脑失去思考的锐度、情感的弹性和行动的效能。这场人类面临的危机正如字面意义:脑子腐烂了。
当我们的手指不断上划切换视频,注意力在五颜六色的信息流中涣散,我们的大脑或许在经历一场无声的“腐烂”。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普遍认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每天工作8小时不够,那就工作13个小时,甚至15个小时,16个小时……总想着只要自己能够用更多的时间来工作,就一定能够成功。弗吉尼亚大学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会自然而然的默认以加法为基础解决问题。刚
刷完3小时短视频后,连看完一篇长文章都吃力,“电子失忆症”成为社交热词,人工智能的思考过程取代了我们的自主思考……斯坦福教授的实验显示,每天被算法投喂信息的人,决策力比系统阅读者下降47%。
他6岁登基,9岁被赶下王位,19岁又被扶上王座,26岁彻底亡国,接下来的45年,他在异国他乡漂泊,甚至为了生计卖掉了象征至高荣誉的勋章……这听上去像是一出戏剧,但它确确实实发生在罗马尼亚末代国王米哈伊一世的身上。
在硅谷创业圈流传着一个真实案例:移动支付公司Stripe创始人帕特里克·柯里森在融资关键期遭遇技术故障,他却在会议室带领团队进行10分钟正念冥想,最终拿下1.5亿美元融资。这个场景完美诠释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发现:情绪质量决定大脑80%的决策效
·心流(Flow)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种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个体全神贯注、沉浸其中并感到极大满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