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点名非法贷款中介:这些“债务重组”都是坑!
2024年12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非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揭露了一批以“债务重组”“债务优化”为幌子的新型“套路贷”骗局。这些非法中介通过社交平台、电话推销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背后暗藏高额收费、信息泄露甚
2024年12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非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揭露了一批以“债务重组”“债务优化”为幌子的新型“套路贷”骗局。这些非法中介通过社交平台、电话推销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背后暗藏高额收费、信息泄露甚
近年来,随着消费贷款需求激增,贷款中介行业乱象频发。从“低息诱惑”到“AB贷骗局”,从伪造材料到高额抽佣,无数借款人陷入债务深渊。本文将结合最新案例与监管动态,揭露这一行业不为人知的黑暗内幕,助你识破陷阱,守住钱包。
2025年,当同行还在为电销名单被罚50万焦头烂额时,杭州某贷款中介团队已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矩阵,单月斩获327个精准客户,获客成本仅3.7元/人。本文将拆解其“内容-流量-转化”全链路模型,助你抓住自媒体时代最后一波红利。
贷款中介最隐蔽的套路之一是通过阴阳合同虚增费用。表面承诺“服务费1%”,实际通过“材料包装费”“风险评估金”等名目叠加收费,综合成本高达贷款金额的20%。
第一种是收智商税的,他只是知道的银行产品比你多点,普通人有的连个银行APP都没有,哪里知道自己能从哪贷出来,他们给你发个二维码,说自己有门路,其实就是挣信息差!
今年这个315成都很多金额圈的人都不好过呀,315晚会当晚就曝光了借贷宝、人人信这两家私人借条平台,随后这两家平台就被控制了,随后又爆出了一家信息公司专门提供ai虚拟骚扰电话服务的,接着更劲爆的就来了!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了让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北京金融监管局接连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帮助金融消费者认清非法金融“新变种”,警惕数字时代新“骗局”,远离不法贷款中介,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凌晨2点,深圳龙岗的李总冲进律师办公室,举着手机浑身发抖:‘中介说包过500万贷款,现在银行说我骗贷!’他的公司账户被冻结,而中介早已卷款跑路……”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2025年贷款中介行业真实的“吃人”现场。
2025年3月,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数据显示:超60%的贷款纠纷涉及隐形收费,单笔最高服务费达贷款金额的45%!本文结合监管部门警示与真实案例,深度拆解贷款中介收费套路,助你避开“越贷越穷”的深渊。
2025年3月,随着金融监管升级,贷款中介违规贩卖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业链浮出水面。从朋友圈广告到“106”短信轰炸,你的手机号、身份证、公积金数据正被层层转卖,最高标价30元/条!本文通过暗访行业从业者及法院判例,揭开这条暴利链条的运作逻辑。
包括现在,很多博主开始去旅居云南贵州新疆等地,买一个小院子或者租一个小院子,然后各种直播装修,就这样之类的一刷短视频根本刷不完。
唐某和薛某是朋友,薛某在2019年3月的时候想投资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想到贷款,但去了很多银行,都说他的征信有问题,不给薛某贷款。有天,薛某接到一家贷款公司的电话,说可以想办法为他办理贷款,薛某很是兴奋,贷款公司建议的办法便是让薛某找个贷款资质好的担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