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熵电解液助力实现超稳定锌金属负极
随着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存储设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的需求显著增加。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高比容量 (820 mAh g-1)、环境友好性和固有安全性,为能源存储技术的可持续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锌负极表面的枝晶
随着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存储设备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的需求显著增加。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高比容量 (820 mAh g-1)、环境友好性和固有安全性,为能源存储技术的可持续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锌负极表面的枝晶
漏电起痕试验(Electrical Tracking and Erosion Test,简称ET&E试验)是评估电工产品绝缘材料在特定条件下抵抗由表面泄漏电流引起的劣化和破坏能力的关键测试方法。该试验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潮湿、污染等恶劣环境,检验材料在
水系钠离子电池(ASIBs)具有高安全、低成本、快速充电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传统的低浓度水系电解液(salt-in-waterElectrolytes, SIWEs)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很窄(ESW,<2.5 V),导致ASIBs低的能量
共晶电解液( DEE )的出现为提高电池的高温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在DEEs中,通过氢键、路易斯酸碱以及两个或多个组分之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力,所有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这样的作用减少了自由溶剂的用量,从而扩大了其自身的适用温度范围。并且DEEs在高温下低可燃性和增
极端条件下的锂电池(LMBs)严重受限于缓慢的界面动力学和不稳定性的电极-电解质界面(SEI and CEI),然而研究人员缺乏在分子层面的对电极-电解质界面进行理性调控的基础,且目前大部分研究仅关注锂金属负极侧的SEI设计。相比之下,高压正极侧CEI界面的结
锂金属电池(LMBs)具有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和低还原电位(-3.04 V vs. SHE),可以达到电动汽车和电动航空应用设定的每次充电长行驶里程500 Wh kg-1的目标。除了续航里程之外,快速充电期间高温下的安全性要求和寿命也将极大地影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理论比能量成为下一代先进能源存储设备中最有前途的候选者之一。然而,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仍受到贫电解液条件下硫利用率的限制。这是因为在传统醚基电解液中,中间产物多硫化物(LiPSs)的溶解度较低,在贫电解液条件下(E/S≤5.0 μL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