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的“失败”:《马关条约》签订130年后的精细复盘
今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30周年,也是甲午战败130周年。去年陈悦先生这部重磅的《甲午海战》一书在中华书局出版,可谓恰逢其时。毕竟,其这部书并非其他同类书籍一样试图从“大历史”视角抑或关怀来重申“甲午”。作者选取了一个更为专一的视角,以军事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
今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30周年,也是甲午战败130周年。去年陈悦先生这部重磅的《甲午海战》一书在中华书局出版,可谓恰逢其时。毕竟,其这部书并非其他同类书籍一样试图从“大历史”视角抑或关怀来重申“甲午”。作者选取了一个更为专一的视角,以军事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同胞随后展开长达半世纪的抗日斗争,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台湾复归祖国版图。
昨天观看马翔宇抖音直播,最后40分钟里面有两个点挺有感触,其一谈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问题,其次是网友评论区提到限流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所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在这一重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需以战略思维预判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面,既要坚定信心,亦需未雨绸缪,尤其要对可能影响民族复兴进程的潜在风险保
乌克兰危机,恰似一面高悬的明镜,映射出大国之间惊心动魄的博弈。在国际政治的宏大棋局中,局势如汹涌的浪潮,瞬息万变。仅用“同情”二字来概括这场复杂的国际纷争,无疑太过浅薄。或许,“共情”才是更契合的情感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