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的十大虎将,个个敢打敢拼,战斗力强大,从北打到天涯海角
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是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军队主力部队之一。其前身是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此后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第四野战军的主要缔造者是林彪。为何四野能战无不胜、威震四方?这离不开四野的十大虎将。他们个
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是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军队主力部队之一。其前身是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此后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第四野战军的主要缔造者是林彪。为何四野能战无不胜、威震四方?这离不开四野的十大虎将。他们个
1951年元旦前夕,朝鲜半岛天寒地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里,彭德怀总司令正与副司令韩先楚等人研究作战地图。第三次战役即将打响,志愿军六个军和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已做好战斗准备,目标直指三八线以南的"联合国军"防线。
1946年2月,辽东军区整编出关部队时,三纵的构成堪称“东北联军活化石”:既有山东八路军的攻坚老手,又有冀热辽部队的山地专家,还编入了新四军三师的平原作战精锐。这种“混血基因”,让三纵在韩先楚接手前就显露出独特气质——既能像钉子般死守摩天岭,又能如流水般穿插安
冼恒汉不明白的是,自己身为兰州军区第一政委兼党委第一书记,按理应该得到军委的提前通知,甚至事先征求他的意见。
1943年的苏北,新四军第三师某部的军需官正为布料短缺发愁。战士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军装,连夏季换装的棉布都凑不齐。
1955年授衔仪式上,57位开国上将的名单中,张爱萍、韩先楚、李天佑三位将领的履历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或能统筹三军联合作战,或善长途奔袭攻城略地,或在钢铁防线中破阵攻坚,却因种种历史机缘,始终未能获得独立指挥兵团的机会。解放战争期间,全国仅设19个兵团,每个司令
彼时的刘芷刚满50岁,白皙的皮肤,配上干练的短发,尽显超凡脱俗的气质,与其“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经历相得益彰。
而这位坚持作战的副司令,在新中国成立后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但司令却只被授予中将,这是为什么呢?
当看到“韩先楚”三个字后面跟着“中将”二字时,他突然坐直了身子,转头对工作人员说:“把罗荣桓同志请来。”
中国从抗战时期开始在军服上就经历过多次更改,曾有工农红军的传统服饰、八路军的服饰,到后来建国时期就有了“50式军服”,从1955年开始到1965年就在此改进成为了“55式军服”。
1955年授衔仪式举行之前,毛主席作为领导人,肯定要率先检查一遍所有将领的授衔情况,确保没有纰漏。
一个连枪栓都冻住的寒夜,他举着大刀冲进敌阵;一场看似自杀式的渡海战役,他押上全军命运;一份越级电报,他赌上政治生命——这位开国上将的字典里,为何永远没有“保守”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