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人民很有钱却不愿意消费?背后真相扎心却充满希望
2025年一季度,中国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50万亿元,人均存款超10万元。但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仅3.5%,年轻人“抠门经济”盛行,中产家庭“消费降级”成常态。一面是“有钱”,一面是“不敢花”,这一矛盾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密码?
2025年一季度,中国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50万亿元,人均存款超10万元。但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仅3.5%,年轻人“抠门经济”盛行,中产家庭“消费降级”成常态。一面是“有钱”,一面是“不敢花”,这一矛盾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密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820篇文章。文章观点根据滕泰院长与赵建院长在研传会直播中的谈话内容所整理。滕泰院长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与软价值理论的提出人,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新华网独立董事。现任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中国人不爱花钱?不,我们只是被房贷、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当全球热议中国消费疲软时,2025年国务院一纸《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直接撕开表象:问题不在百姓,而在于制度性梗阻与结构性矛盾。这场消费革命,既是经济突围的生死战,更是社会公平的试金石
最近,中办、国办联合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这份文件讲的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钱袋子”“休息权”“养娃难”等问题,更是一口气推出了30项具体措施。为什么国家要在这个时候“放大招”?普通人的日子又会怎么变?
著名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供给经济学和软价值经济学提出者。著有《新财富论》《新供给经济学: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结构转型》《全球通胀与衰退》《深度转型:大分化时代中国怎么办》《软价值经济学》《中国民营经济论》等。滕泰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