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营镇:文化惠民“有温度”乡村振兴“添热度”
近年来,倪家营镇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服务能力,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用心用情打好“文化牌”,组织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正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倪家营镇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服务能力,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用心用情打好“文化牌”,组织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正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基层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也需要不断优化,倪家营镇通过政府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线上平台,传播政务动态、办事指南、政策解读等。利用宣传栏、大喇叭等线下渠道,定期发布惠民政策,解答群众疑问,及时收集意见,进一步保障群众知情权与参与权,
制种玉米覆膜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具有保水、保肥、增温、抑制杂草生长等多重功效,能有效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当前,土壤墒情较好,我们早早动手开始松土、撒肥、覆膜,截至目前,共完成覆膜8000多亩。后续,我们将加快覆膜进度,强化田间管护,为群众提供技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倪家营镇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坚持“高线、高标、高效”并重,实现“保量、提质、增收”目标,筑牢粮食安全“耕”基,绘就现代农业“丰”景。
走进倪家营镇倪家营村,机器声轰隆隆,小麦联合播种机来回穿梭在田间,正在进行播种作业。“每年,镇村干部都大力宣传种植小麦的重要性和惠农政策,政府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我们村上带头种植小麦60余亩,也为农户种植小麦起到了积极作用。”倪家营镇倪家营村委会副主任王鹏说。
清晨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早已忙碌起来。有的驾驶拖拉机牵引覆膜机在田间穿梭,有的手持铁锹仔细压实地膜边缘,还有的忙着搬运地膜和肥料。“现在墒情正好,村民们抢抓有利时机,争取在清明前完成所有覆膜工作。”马郡村村委会主任马文奇说道。
在汪家墩村,机手驾驶着小麦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粒粒麦种随着农机的上下翻动被播进松软的土壤中,村民正通过小麦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今年我家种了12亩小麦,一亩地能收800斤左右,国家一亩地补着350元钱,待播种完毕之后,我将按照农技人员的指导做好田间管理,争
初春地头忙,金秋好收粮。随着春日的脚步悄然临近,又到了辣椒育苗的关键时期,走进黄家湾村的设施农业示范园,村民们熟练地进行着筛土、装盘、点播、摆盘等一系列工作,大家分工有序,动作有条不紊,一曲春耕之歌正在育苗基地悄然奏响。
“我今年是最早种植小麦的,打算在麦子丰收后,再种植第二茬农作物,还能增加一份收入。镇农业技术人员从选种子到后期田间管理,全程为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让我对今年麦子的丰收充满了信心。”马郡村一社村民吴彪说。
近日,倪家营镇“巾帼科技助农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设施大棚之间,面对面、点对点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的“菜篮子”“好种子”,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元传播,让节水理念生根。坚持“广覆盖、接地气”原则,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在灌区营造浓厚节水氛围。同时,利用赶集日,面对面地向群众讲解节水政策、传授节技巧,实现节水理念精准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