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宣传月】正宁县检察院开展 “‘典’亮生活,守护美好” 检察开放日活动
在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之际,5月16日,正宁县检察院举办“‘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及法院、司法、妇联等各界人士参加,直观了解检察工作,共赴“法治之约”。
在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之际,5月16日,正宁县检察院举办“‘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及法院、司法、妇联等各界人士参加,直观了解检察工作,共赴“法治之约”。
为庆祝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5月16日至5月17日,正宁县博物馆组织开展“前所未见的南佐遗址”学术讲座和“读城”—探秘罗川古城主题社教活动。
选料、裁剪、画图、走针、状物……5月7日,走进正宁县山河镇董庄村香包刺绣产业实训基地,十几名绣娘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赶制订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雷兰巧现场向绣娘们演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正宁县按照“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融合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五大行动”,深挖区位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步伐,积极探索农业、农村、多元主体与文旅的有效融合,蹚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今天带着家人来体验正宁老豆腐和王录拉板糖的制作过程,自己磨豆子、熬糖浆,特别有参与感。再吃上一碗酸香开胃的正宗手工臊子面,油泼辣子的香气直往鼻尖钻,这一趟旅行太有意思了!”“五一”假期,西安游客高颖对正宁之行十分满意。从磨豆点浆的传统工序到拉糖塑形的非遗技艺
选料、裁剪、画图、走针、状物……5月7日,走进正宁县山河镇董庄村香包刺绣产业实训基地,十几名绣娘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赶制订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雷兰巧现场向绣娘们演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乡村治理要筑牢根基,自治起关键作用。榆林子镇中巷村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和受益者。村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
4月2日,市委书记黄泽元在调研安全生产及成品油市场集中整治情况时强调,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落实落细各项措施,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持续净化成品油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确保农耕时节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3月20日,正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辅警走进田间地头,以接地气的方言,向田间耕作的群众讲解三轮车违法载人、面包车超员、人货混载、骑电瓶车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为春耕春播撒下“平安种子”。
物资保供,下好“先手棋”。“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正宁县供销社严把化肥、农药等农资流通入口关,严控农资进货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确保全县农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质量可靠。县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联合监管力度,深入各农资经营场所,开展严厉
按照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庆阳市委组织部、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备案制和承诺制的通知》、中共庆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 庆阳市2025—2027年
春日,走进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日光温室里辣椒长势喜人,红色广场上研学团队络绎不绝,非遗作坊里豆香氤氲……王录村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正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笔,以绿色生态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洒出“红绿交响”的时代新韵。
90多年前,在正宁县湫头镇新庄子村沟边的打麦场上,寺村塬一带72个村的1000多名群众代表相聚在这里,见证了陕甘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诞生。而今的新庄子村不断挖掘提升红色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软实力”转变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硬杠杆”,辐射带动乡
近年来,正宁县按照“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融合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五大行动”,深挖区位资源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前11个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2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24亿元,分别增长249%、44
引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之路,各自匆忙,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总有人沿路撒种,静待花开,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盛开、香飘四溢。在泽牧久远,就有这么一位沿途撒种的姑娘——李娣,足迹所至,必留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