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县区观察】正宁县:深挖特色资源 奏响振兴乐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20:14 2

摘要:“今天带着家人来体验正宁老豆腐和王录拉板糖的制作过程,自己磨豆子、熬糖浆,特别有参与感。再吃上一碗酸香开胃的正宗手工臊子面,油泼辣子的香气直往鼻尖钻,这一趟旅行太有意思了!”“五一”假期,西安游客高颖对正宁之行十分满意。从磨豆点浆的传统工序到拉糖塑形的非遗技艺

《陇东报》2025年5月9日三版

——正宁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综述

子午岭绿意盎然。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一户一品”精准破题

.

“今天带着家人来体验正宁老豆腐和王录拉板糖的制作过程,自己磨豆子、熬糖浆,特别有参与感。再吃上一碗酸香开胃的正宗手工臊子面,油泼辣子的香气直往鼻尖钻,这一趟旅行太有意思了!”“五一”假期,西安游客高颖对正宁之行十分满意。从磨豆点浆的传统工序到拉糖塑形的非遗技艺,一家人在动手体验中感受陇东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热乎的臊子面更是让这趟舌尖上的旅行画上了圆满句号。

正宁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教学生制作花灯(资料图)。

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村民王新红传承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和正宁老豆腐技艺,建成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乡村工坊、正宁老豆腐体验坊,在传承传统手工工艺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产加工环境、工艺流程,丰富产品种类,注册了“甜在心”“福美味”拉板糖商标,着力打响王录拉板糖品牌,推动拉板糖产业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打造非遗沉浸体验区,让游客品尝拉板糖、老豆腐等特色美食的同时,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美食加工过程,现场参与制作,互动性和体验感显著提升。“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有信心把正宁非遗美食做大做优,传承下去,让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王新红说。

据宫河镇王录村党支部书记王芳运介绍,村里抢抓农文旅融合发展机遇,建成游客接待中心、红色研学基地、农耕展示馆等文旅场所,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正宁县中华黄帝文化景区。特约摄影 黄平

特色产业串珠成链

.

初夏,走进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龙咀子村甘木沟组,处处是别致的小院、盛开的鲜花,21万亩天然森林让人神清气爽。在乡愁民宿和赫老六民宿,人们可以吃到美味的特色小吃,还可以体验摘香椿、挖小蒜、揪苜蓿等。“周末带家人来这里转转,感受一下乡土人情,吃一碗洋槐花疙瘩、萝卜拌汤,感觉身心都能得到放松,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来自陕西旬邑的游客小王不禁感叹。

五顷塬回族乡龙咀子村甘木沟山花烂漫。

龙咀子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引领+农场带动+农户共享”的经营模式,推动肉牛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巩固扩大传统产业。建成集加工、包装、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民族农特产品加工综合服务中心,以小作坊的形式,在生产加工点心的同时,帮助农户销售土蜂蜜、野生木耳、五谷杂粮等农特产品,让“村庄”变“景区”,“山货”变“商品”,“民族美食”走上“旅游餐桌”,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共同发展、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路径。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以打造“西安避暑胜地、关中后花园”为目标定位,立足乡情实际,坚持乡村振兴与旅游开发“双轮驱动”,突出“感党恩、住民宿、游乡村、赏山花、享低碳”主题,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设“康养红色文化、康养自然观光、康养休闲农业、康养民宿体验、康养户外健身”五个乡村旅游区块,奋力把五顷塬打造成具有避暑、养生、养心特点的生态型康养胜地。

宫河镇彭姚川大葱喜获丰收(资料图)

全力招商聚势赋能

.

漫步于永正镇佛堂村,宛如踏入一幅焕发生机的新农村画卷。昔日狭窄逼仄的小鱼塘,如今已蜕变为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大水塘;老旧的塑料大棚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坚固耐用的钢架大棚;广场上,孩子们嬉笑奔跑,林间小道上,人们悠闲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难得的宁静与惬意。一个服务功能完备、乡村气息浓厚的田园综合体跃然眼前,不仅展现了乡村的美丽蜕变,更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永正镇佛堂村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规划包括四郎河佛堂生态乡村旅游廊道、萧水田园综合体、孝道广场等景点在内的“一廊一体四景”,打造文化长廊打卡区、星空民宿沉浸区、水上娱乐垂钓区、林下露营体验区等“八大功能区”,为佛堂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搭建思路框架。保护式开发佛堂村大槐树、莲花沟等历史文化遗产,鼓励群众传承香包、刺绣、剪纸、民谣等非物质文化,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戏曲进乡村等文艺活动,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开展宣传推介,让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按照“线下线上联动、新型传统融合”的思路,邀请县内外网络主播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培训10场,培训兼职推介干部60余人,选树培育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本土直播达人30名。实施“跨村联建共富”行动,鼓励村民抱团发展、互补发展,挖掘苹果、白玉木耳、土蜂蜜、香包、刺绣等农特产品20余种,不断丰富农特产品种类,提升农特产品竞争力。

正宁县按照“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融合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五大行动”,深挖区位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步伐,积极探索农业、农村、多元主体与文旅的有效融合,蹚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山河镇香包刺绣培训基地里,绣娘们在制作绣品。

激活非遗内生动力

.

在山河镇董庄村香包刺绣产业培训实践基地,香包、刺绣、剪纸、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手工编织达人现场秀技,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周边村民前来观赏、选购,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董庄村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将非遗元素融入乡村建设,让农文旅有看头、有玩头、有说头、有吃头、有卖头,开创了非遗资源的传承利用与农文旅融合多元化发展新路径。

董庄村积极拓展非遗旅游新空间和新场景,以旅游之窗展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增加了群众对非遗的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让古老非遗技艺拥有更多烟火气。董庄村在保护、传承并发展好非遗的基础上,将传统香包刺绣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设计推出不同类型的香包刺绣非遗产品,打造董庄香包文化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香包刺绣“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以农文旅融合提升产业质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正宁县北沟广场上,群众自娱自乐。

农文旅融合一头连着游客和消费者,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董庄村按照“一主多副、多元互促”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菌菜粮果薯药轮作种植特色农业,以“个体经营、共管共享”的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实施集菜园租赁、农耕体验、休闲观光、教育实践、党性锤炼于一体的“城郊小菜园”,推动形成了自然与人文交融、村集体和居民双赢的良好局面。“城郊小菜园吸引了县城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感受田园生活,体验采摘乐趣,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亮点。”董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亚东说。

近年来,正宁县围绕打造农文旅资源富集地、康养产业胜地、项目投资福地,彰显优势,展示亮点,着力打造农文旅新名片、新地标、新高地,引大引强引头部,抓主抓重抓核心,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全要素设计、综合式开发,积极实施“农业+文化+旅游”战略,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运动等参与式、体验式、娱乐性旅游业态,培育消费热点,拉动经济增长。目前,全县已建成星级饭店3家、乡村农家乐69家、旅行社1家、服务网点3家,年实现旅游花费1.2亿元。

推/荐/阅/读

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陇电入鲁”工程竣工投产

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将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西峰举行

庆阳开展旅游行业专项整治!涉及这些方面→

🗞️ 作者/ 庆阳融媒记者 刘效国

☎️新闻广告热线 / 0934-5926120

0934-8612120

来源:掌中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