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向明|何为中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中原文化区的新认识
摘要新石器时代大中原相对发达的区域都偏向西边。青铜时代,中原腹地的二里头率先成为夏王朝的首都,其后的商王朝仍要立足于此,西周则将王朝中心拉回到了中原西部。在王朝中心不断东西摆动的过程中,大中原逐渐融合为一个同质化越来越高的整体,最终成为整个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
摘要新石器时代大中原相对发达的区域都偏向西边。青铜时代,中原腹地的二里头率先成为夏王朝的首都,其后的商王朝仍要立足于此,西周则将王朝中心拉回到了中原西部。在王朝中心不断东西摆动的过程中,大中原逐渐融合为一个同质化越来越高的整体,最终成为整个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
中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以环嵩山地区为中心,包括河南大部。广义的中原包括河南大部、河北中南部、晋南的运城-临汾和长治-晋城地区、陕甘渭河谷地、汉水上游,可称“大中原”。大中原可又分为两个核心区域,一个是环嵩山地区的“中原腹地”,另一个是包括关中东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区,这一区域的考古发现对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和文化特质有重要意义。中原地区的考古学研究能够为回答中华文明何以形成、何以延续提供重要线索。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系指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即今之河南省而言,具有“天下之中”或“天地之中”的含义。城(Walledtownorwalledcity)是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并以城墙为突出标志。它与村落一样,同为古代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史记·五帝本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