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访|祝勇:从史实到小说,揭开故宫文物南迁大慈寺的成都往事
在故宫博物院成立百年的特殊节点,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作家祝勇带着他耗时五年创作的小说《国宝》来到成都,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这部60余万字的大部头作品向世人诉说着“故宫文物南迁”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种种细节,揭开了这场举国之力的文化迁徙史背后的精神
在故宫博物院成立百年的特殊节点,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作家祝勇带着他耗时五年创作的小说《国宝》来到成都,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这部60余万字的大部头作品向世人诉说着“故宫文物南迁”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种种细节,揭开了这场举国之力的文化迁徙史背后的精神
文化底蕴深厚的成都拥有各类文化遗产和守护故事1938年故宫文物南迁在成都大慈寺停驻13个月通过僧人与市民的共同守护6595箱国宝得以保全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长篇小说《国宝》以文学重构这段历史讲述文物南迁的艰辛“人在文物在”的家国精
90多年前,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议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以避日寇劫掠。90多年后,这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有望被“一图读懂”。昨天,故宫博物院第三期开放课题立项,25项入围课题从145份申请书中脱颖而出。
90多年前,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议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以避日寇劫掠。90多年后,这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有望被“一图读懂”。昨天,故宫博物院第三期开放课题立项,25项入围课题从145份申请书中脱颖而出。
90多年前,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议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以避日寇劫掠。90多年后,这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有望被“一图读懂”。昨天,故宫博物院第三期开放课题立项,25项入围课题从145份申请书中脱颖而出。
90多年前,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议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以避日寇劫掠。90多年后,这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有望被“一图读懂”。3月18日,包括该项目在内的25项课题,从145份开放课题申请书中脱颖而出,作为故宫博物院第三期开放课题立项。
“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新婚的梅遇影依然清楚地记得,丈夫那文松在薄暮中走出家门的那一天,丈夫一只脚踏出门槛时,扭过身对她说:我把这批古物护送到南京,马上就回来,前后最多半个月。而此生,梅遇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那文松踏进这个门槛……”祝勇创作耗时最长、用功最深的长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