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 联合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
近日,红古区博物馆联合民和县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以河湟文化传承保护为纽带,以川海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携手共促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近日,红古区博物馆联合民和县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以河湟文化传承保护为纽带,以川海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携手共促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此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旨在宣传推广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5000年前的“手作顶流”,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审美高度令人惊叹。《联播一瞬》带你看5000年前老祖宗用水和泥烧出的生活美学。
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临洮县马家窑村首先发现马家窑遗址,并将其分为“六期说”之一,(安特生著,乐森璕译:《甘肃考古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地质专报甲种第五号,中华民国十四年六月)拉开了马家窑文化研究的序幕。1945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对洮
在人类漫长的艺术长河中,古老文化所孕育的艺术瑰宝总是以独特的魅力持续影响着后世的创作。马家窑文化彩陶,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杰出代表,承载着远古先民的智慧与审美,在现代艺术领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从设计到文创,从视觉艺术到舞台呈现,它的身影无处不在,为现代艺术注入
我国史前彩陶之美美在马家窑文化细细观望每一道线条都像是精心排布的设计稿每一个图案都对称得恰到好处5000年前的“对称美”被马家窑人“拿捏”住了黑彩、红彩、白彩蛙纹、鱼纹、人面纹……艺术来源于生活远古先民们在陶土上作出的“画”凝缩着古人对生活万物的观察与思考以及
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一脉相承,造就了中国彩陶史上的艺术巅峰。该文化以彩陶为代表的文化影响力在我国西北、西南不断扩散拓展,生动展现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