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春:《丧乱帖》也许是一件底稿补证
对于王羲之名迹《丧乱帖》(图1),笔者一直猜测是件尺牍底稿,屡欲为文论之,苦无证据而罢。近查得一些相关记载,可以引以为间接证据,做札记一篇,供方家参考[1]。
对于王羲之名迹《丧乱帖》(图1),笔者一直猜测是件尺牍底稿,屡欲为文论之,苦无证据而罢。近查得一些相关记载,可以引以为间接证据,做札记一篇,供方家参考[1]。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1994年我在日本书论研究会大会上宣读了题为“版刻序跋书法试探”的学术报告,1997年又在学刊上发表了《中国古籍版刻书法例说》论文[1],一年后又出版了我的第一部日语专著《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2]当时我还是立命馆大学在读研究生。至于为什么会
按语:2016年秋季学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祁小春教授作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邀访教授访问北大,带来了有关王羲之《十七帖》和《兰亭序》两部书法作品的相关讨论。祁小春教授通过严谨的考据,条分缕析地考辨了书法作品艺术性背后的语言
摘 要:苏轼生前曾书《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金山寺住持佛印为之刊行并流传于世。历经劫难,国内北宋苏轼写刻本早已不存,然日本尚藏两部,为北宋元祐年间福州等觉院僧人所刻者。该经除了正文,还有蒋之奇序、苏轼以及等觉院僧人跋尾,兼具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本文将考证其传入
摘 要:苏轼生前曾书《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金山寺住持佛印为之刊行并流传于世。历经劫难,国内北宋苏轼写刻本早已不存,然日本尚藏两部,为北宋元祐年间福州等觉院僧人所刻者。该经除了正文,还有蒋之奇序、苏轼以及等觉院僧人跋尾,兼具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本文将考证其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