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遗+高校”合作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5月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体育馆举办。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走进校园,通过深度展示、沉浸式体验与论坛研讨,推动非遗与高校教育同频共振和双向奔赴。
5月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体育馆举办。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走进校园,通过深度展示、沉浸式体验与论坛研讨,推动非遗与高校教育同频共振和双向奔赴。
为深入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总结马庄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文学与艺术系创新小组于4月20日至23日赴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参观村史馆、观摩香包制作、走访村民等形式,创新小组决定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一桌桌“非遗盛宴”,在“中华德城”内外广场摆开。无锡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惠山油酥等无锡非遗“大餐”,常州梳篦、徐州香包、苏绣、泰州木雕、南通蓝印花布、扬州簪花、东海水晶等省内非遗内容也一一汇聚古镇。
据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942位,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