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让古籍在智能时代焕发新生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数字中文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是人类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文明互鉴的基础工具,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加强数字中文
2025-05-13 03:55 6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数字中文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是人类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文明互鉴的基础工具,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加强数字中文
2025-05-13 03:55 6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数字中文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是人类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文明互鉴的基础工具,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加强数字中文
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起了著名的“整理国故”运动,旨在“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一个世纪过去了,整理古籍任务仍然艰巨。书卷浩如烟海,人才门槛高筑,无不令专家感叹:“想完成全部古书的整理,可能得300年。”
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起了著名的“整理国故”运动,旨在“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一个世纪过去了,整理古籍任务仍然艰巨。书卷浩如烟海,人才门槛高筑,无不令专家感叹:“想完成全部古书的整理,可能得300年。”
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中,出版作为“文明之利器”,常得风气之先,重要的出版工程往往以丛书的形式推出。从20世纪初播下思想文化火种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万有文库”“中国新文学大系”……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点校本“二十四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走向世界丛书”等,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如何让古籍“活”下去、“活”起来?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古籍数字化变革正给出答案。
发布湖北历史文献资源平台、调动特色珍贵古籍资源设置五大展区、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古籍薪火 十校相传——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启
15年前,刚出校门的方慧君入职广陵书社,成为一名编辑助理。工作第二年,她策划的项目便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但当她调任社古籍整理编辑室主任后,压力陡增。地方古籍社人力有限,重点项目也少,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和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委会”)是教育部于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1981]37号)精神成立的,是在教育部领导下,依托北京大学,推动全国高校古籍工作的事业单位。
近年来,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推动各民族古籍进学校、进文博场馆、进社区等取得显著成效。
近期经常有用户咨询中华书局古籍整理系列训练营举办计划。经内部讨论,我们决定公布2025年度线上与线下古籍整理出版与数字化相关专题培训计划,方便各位同好安排学习。同时也欢迎大家留言许愿培训主题,策划编辑会悄悄围观哟~
无论是文档的数字化录入,还是现代各种场景中涉及生僻字的信息处理,中安OCR技术都能精准识别。它就像一位智慧的“文字翻译官”,让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生僻字不再神秘。
2025年3月27日,上海书店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学者金良年先生辞世。他的离去是古籍整理出版界的巨大损失。我们痛别了一位好前辈、好老师。
最近出版的五卷本《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百年古籍》),是一部考察自1911年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古籍整理发展历程的百年学术通史,也是一部总结二十世纪初叶以来古文献学学科史的多卷本著作。该书第一卷至第三卷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把百年中国古
日前,《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医药古籍的关注。那么,当前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今后该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福泽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性工作?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仁寿。
三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西北唯一的文史古籍方志类专业出版机构。从出版社建立伊始,就肩负了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该社依托陕西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古籍整理、文物考古、地方史志,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等方面的出版工作。四十年来,三秦出版社始终秉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