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我读段维教授诗词|潘泓
诗的世界是花的世界,诗的海洋是花的海洋。偌大的诗海里,一个诗人、一首诗,应该是“我”的,也只有是“我”的,才能有辨识度。段维教授的诗,从生活的基础出发,在诗意的台阶上行,最后达到近乎哲思的境界。这三点依次推进,形成了“段诗”的辩识点。这个辨识度是人工智能做不来
诗的世界是花的世界,诗的海洋是花的海洋。偌大的诗海里,一个诗人、一首诗,应该是“我”的,也只有是“我”的,才能有辨识度。段维教授的诗,从生活的基础出发,在诗意的台阶上行,最后达到近乎哲思的境界。这三点依次推进,形成了“段诗”的辩识点。这个辨识度是人工智能做不来
今天让我们进古诗的世界,来一场古诗填空大挑战,看看你能答对多少?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除夕,苏东坡通判杭州,前往润州等地赈灾,路过常州时,东水关已闭,只能在东门外系舟野宿,于是写下《除夕夜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云:
这是一首质朴晓畅的七言题画诗。大意是讲,生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朵朵花儿仿佛浸染了清洗画笔时留下的淡淡墨痕。它不需要别人夸赞色彩的艳丽, 只希望自己的清气流布在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