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剩女?才气纵横,侠骨柔肠的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
吕凤岐,祖籍安徽旌德,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碟馆纂修及山西学政。
吕凤岐,祖籍安徽旌德,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碟馆纂修及山西学政。
毕淑敏曾写道:“一个人只有让身心都处在最佳状态,才能像一缕柔纱,温柔地拥抱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当女性拥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时,生活往往也会回馈以温暖与爱。这样的女性,可能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总能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不一定事事精明能干,但她们的生活始终温暖而明亮。
因才情声名鹊起从而引起政文两界名流关注不过到达天津的吕碧城孑然一身,机智的她转念一想,是不是可以靠文字才能,先安定下来。于是写信求助于在《大公报》工作的朋友,不曾想这封信却意外被报社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了。在当时,大公报是引领时代的进步期刊。英敛之十分欣赏这位才华
民国是一个军阀混战的乱世,也是群星闪耀的时代。在民国,很多女子也走出了闺房,上映了属于自己诗意的人生。本文提及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吕碧城,乃是一位坚定不移的素质主义者,用豆腐成就了文人才女的诗意人生。
她们像水一样无形,似风一般无相,却在每一个需要发光的时刻,精准释放出最契合当下的能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