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而言立,《文心雕龙·原道》新解 ,文的本义不止于文章
《文心雕龙·原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
《文心雕龙·原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
《易传》讨论的主题是“天文”与“人文”的关系。这也是中国思想的永恒主题。先秦士人对一切“天经地义”之法则的追问,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的自觉反思,为中国美学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根本是什么?在《周易》看来,就是阴阳。这话听起来玄乎,其实不难理解。《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写史湘云和她的丫鬟,叫翠缕的,讲阴阳。这丫鬟开始不懂,问史湘云说,这阴阳是个什么东西啊,没影没形的?湘云就告诉她,阴阳就是事物的性质。比方说,天是阳,地是阴;火是阳,水是
在易学的宏大体系里,人们常常热衷于探究《易经》中那些神秘莫测的卦象与爻辞,试图从中窥探命运的玄机。然而,作为深入理解《易经》的关键——《易传》,却在不经意间被不少人忽视。实际上,《易传》绝非简单的附属品,它犹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解锁《易经》深邃思想的大门。
传说在上古伏羲时代,黄河中出现龙马,其背上绘有河图,即所谓的“河出图”。伏羲通过对河图的解读创建了先天八卦。与之相似的是“洛出图”,传说大禹治水时,洛水中出现神龟,龟背上绘有洛书的图案,大禹根据洛书的提示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后周
《易传》指出,古代作《易》者观象察变乃是出于对生存、命运和家国存续的忧患感。“《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系辞下》)这个说法中,既有对上